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漁洋村遺址(含明清民居建筑)
      漁洋村遺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時代安陽縣漁洋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漳河岸邊,北望河北,東有平原,西為丘陵。四周村村相連,遠遠望去,漁洋村與其它村子沒有什么不同,是個極其普通的小村莊。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從一磚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們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精美鵝卵石搭建的古寨門。從寨門上依稀可見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門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過,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于何年,已無從確考。再看那腳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一切的殘破和滄桑仿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小村的古老與神秘。龍振山在漁洋村號稱土博士,因為他收集來的文物和考證的結論,是一部得到了考古學家確認…[詳細]
    中日友好園林
      中日友好園林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城東的炮臺山下,有一座國際性園林,那就是全國惟一的一座“中日友好園林”。中日友好園林的前身是“方正地區(qū)日本人公墓”,是敬愛的周總理批準,于一九六三年興建的。說起日本人公墓的由來,時間還要返回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戰(zhàn)敗投降之后,尚在東北地區(qū)的日本開拓團民紛紛結隊出走,尋找回國途徑。佳木斯附近的樺南、樺川和湯原等縣的開拓團民,晝伏夜行,跋山涉水,與林口、依蘭等縣的開拓團民匯合,一起擬經(jīng)方正縣去珠河縣(現(xiàn)尚志市)取道哈爾濱回國。當他們集結在方正縣伊漢通鄉(xiāng)開拓團本部(現(xiàn)伊漢通鄉(xiāng)吉興村)和興農合作社(現(xiàn)方正縣綜合高中)一帶時,已是深秋,人數(shù)也超過了一萬五千人。因長途跋涉,…[詳細]
    《民族日報》社舊址
      《民族日報》舊址為晚清時期宗祠建筑,建筑面積300平方米。1939年元月5日,《民族日報》在此創(chuàng)刊!睹褡迦請蟆访x上是國民黨浙西行署主辦的,實際上是由社長王聞識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人掌握領導權的愛國抗日宣傳陣地,其創(chuàng)刊誓言、辦報原則、宣傳策略堅守我黨團結抗戰(zhàn)的正義主張,其發(fā)行量和發(fā)行面是國民黨《浙西日報》的3倍,被譽為浙西抗戰(zhàn)的一面旗幟。舊址曾一度成為中共浙西特委的秘密住地,領導各地區(qū)開展黨的工作。《民族日報》的作用和影響,刺痛國民黨頑固勢力的神經(jīng),1940年夏、1941年12月,浙西行署兩次下令改組《民族日報》社,大肆搜捕報社共產(chǎn)黨人和進步人士,先后有19名地下黨員和新聞工作者被捕,12名遭殺害…[詳細]
    仁懷鹿鳴塔
      鹿鳴塔,位于仁懷市城東門河右岸小山上。山頂南北寬而東西略窄,西面低凹處,為建塔時填平,整個山頂面積約155平方米。鹿鳴塔為樓閣式六角七級密檐式石塔,通高22.1米,造型優(yōu)美,雄偉壯觀,是昔日仁懷縣城八景之一。塔座建在石砌方形臺基上,平面呈六角形,邊長3.4米,高40厘米,對角長7.6米。塔身呈六棱椎形,正面向北。除第一級高為3.8米,以上各級均以40厘米級差收分。塔檐寬40、厚20厘米。塔檐排比均稱,龍尾翼角凌空高翹。塔正面第一級的拱門,高2.3米、寬1.15米,門鈁為長條青石。正面第五級開有長方形小門。二級至七級共開拱形小窗33孔,二級窗口高1.2米,寬0.7米,進深0.9米。其它各級窗口,…[詳細]
    塘邊古建筑群
      塘邊古建筑群(含塘邊八棟屋建筑群、奎光堂、塘邊大夫第)傳統(tǒng)格局和特色簡介:劉景洪,仕中書舍人,于乾佑末(923-936)因致政而徙安成邑南塘邊。后隱居不仕,始為塘邊一世祖,贈尚書令,至今有千余年。至南宋期間,塘邊已分東西兩邊,其規(guī)模已非一般村族可比。元代該村建統(tǒng)宗祠即(塘邊劉氏大宗祠),統(tǒng)宗堂下分東五房、西五房。東五房于明初建“奎光堂”(東邊總堂)至清代又派分“思本堂”、“積厚堂”、“赦封堂”、“敦本堂”、“四愛堂”;西五房同期建“五房祠”,統(tǒng)轄陸續(xù)分支的“愛啟堂”、“仁禮堂”、“清振堂”、“滋德堂”、“致美堂”、“繼美堂”、“啟佑堂”、“裕慶堂”、“明德堂”等。唐末立基以來,塘邊村落內外開筑…[詳細]
    何南熏墓
      何南熏墓位于寧鄉(xiāng)縣沙田鄉(xiāng)長沖村勺子沖馬里山,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黨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僅150米,西距沙田鄉(xiāng)政府約3公里,涓水河順山谷流入溈水,交通便利。何南熏墓時代為民國(1922年),墓周圍栽種杉、樟林樹木、配以低矮植物,環(huán)境優(yōu)美,墓占地面積約為180平方米。依山勢坐東朝西。前為農田,后靠山頂。由平臺、拜臺、墓主體三大部分組成。平臺前為深坑,平臺兩側立有石人2尊、石馬2尊(1尊修復)、石獅2尊、華表2個等雕刻;拜臺前有香爐,墓直徑為5米,麻石結構,墓冢為平頂。墓圍廬用麻石砌成。下面為雙層“山”字型結構,墓祁陽石碑上橫刻有孫中山題詞為“為國捐軀”和直書“南薰司令千古”。墓聯(lián)石刻對連:頑糜儒立志…[詳細]
    五世同堂坊
      在涪城區(qū)龍門鎮(zhèn)小橋村,有一座五世同堂坊——張仲奇五世同堂坊。這也是我市五世同堂坊中,保存最為完好,雕刻工藝最為精湛的清代雕刻,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如今,這座牌坊已成為當?shù)噩F(xiàn)代農業(yè)旅游觀光區(qū)一個獨特的文化標志。獨特的文化符號從綿陽城區(qū)經(jīng)綿江公路進入涪城龍門鎮(zhèn)小橋村,往紅桔林村委會方向前行,穿過道路兩邊的各種大棚蔬菜,前行500米左右,張仲奇五世同堂坊便出現(xiàn)在記者面前。張仲奇五世同堂坊掩映在幾株大樹中,牌坊四周昔日的農田,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農業(yè)觀光旅游產(chǎn)業(yè)帶,木柵欄將牌坊圍了起來,站在牌坊下遠觀,有種穿越歷史的感覺。眼前的張仲奇五世同堂坊,雖然經(jīng)歷了近兩百年的風雨侵蝕,但牌坊的結構完好,威儀不減,上面的…[詳細]
    新城戰(zhàn)斗舊址
      自鵝嶺西行5公里,就到達新城戰(zhàn)斗舊址。1928年2月18日,毛澤東同志在新城東門側的棋山上親自指揮了新城戰(zhàn)斗。這次戰(zhàn)斗殲滅國民黨軍隊一個正規(guī)營、一個靖衛(wèi)團,擊斃國民黨軍隊營長王國政,活捉了國民黨縣長張開陽,俘虜國民黨軍隊100余人,繳槍數(shù)百支,徹底打敗了江西國民黨軍隊的首次進剿,奪取了寧岡全縣,使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初具規(guī)模,史稱“新城大捷”。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新城戰(zhàn)斗,修復了南門城樓,并在棋山上修建了紀念亭。1928年2月18日,毛澤東同志在新城東門側的棋山上親自指揮了新城戰(zhàn)斗。這次戰(zhàn)斗殲滅-軍隊一個正規(guī)營、一個靖衛(wèi)團,擊斃-軍隊營長王國政,活捉了-縣長張開陽,俘虜-軍隊100余人,繳槍數(shù)百支…[詳細]
    恒源暢廠舊址
      恒源暢廠舊址位于常州市鐘樓區(qū)三堡街141號運河五號創(chuàng)意街區(qū)(原常州第五毛紡織廠內),北臨京杭大運河。現(xiàn)存有辦公室、老廠房等民國時期建筑,占地面積346.375平方米。辦公樓位于大門入口處,始建于1936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焚毀,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運河,面闊五間,前后三進?倢21米,總進深45米,西側另有寬1.58米的廊檐,總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8平方米。第一進磚木結構,二層,進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間寬3.8米,東為樓梯間,寬1.46米。此進整體為江南民居風格,兩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裝飾增加了羅馬柱、門窗套等歐洲建筑元素,結構上使用“人”字形…[詳細]
    寶林寺塔
      寶林寺位于鎮(zhèn)平縣境內的崇山峻嶺中,東臨二龍,南毗高丘,北倚寺山,西接內鄉(xiāng)。這里山峰巍巍,直⺌插云漢。白云飄緲,或纏于山腰,瑩潔如帶,或隱蔽山峰,虛幻如仙境。隨風搖曳的翠竹,蔥郁茂⺌密的樹木,芳草茵茵的崗嶺,呈現(xiàn)出一片片的墨綠、翠綠和嫩綠。山花爛漫,盛開怒放,猩紅的、鵝黃的、絳紫的、雪白的,一團團,一簇簇,作為綠的點綴,把鎮(zhèn)平大地裝扮得分外妖繞。寶林寺石塔位于鎮(zhèn)平縣城西北約30千米的寺山鄉(xiāng)寶林寺內,東臨二龍山,北依寺山,重巒疊嶂,古樹參天,風景優(yōu)美。寶林寺塔-建筑結構石塔共6層,由塔基、塔身、塔剎等3部分組成,高約9米,為漢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塊石條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連續(xù)波紋圖案,其上…[詳細]
    儀隴報恩寺
      位于儀隴縣觀紫鎮(zhèn)楊柳村的報恩寺,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整個建筑布局精妙,風格古樸,檐下斗拱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在報恩寺,宋朝狀元李協(xié)恭留下了“中狀元、報母恩”的故事,在當?shù)貍鳛槊勒。報恩寺占?10平方米,建筑面積666.2平方米。前殿建于清代,通面闊19米,通進深12.3米,穿斗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上覆小青瓦,通高6米,檐高3.5米。登五級石階,就來到后殿。后殿建于明代,面闊3間19米,進深15.6米,抬梁穿斗結構,單檐懸山頂,上覆小青瓦,檐高3.3米,通高7.25米。記者看到,后殿前檐下,施五鋪作斗拱8朵,為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其中柱頭鋪作4朵,…[詳細]
    湖洲古建筑群
      湖洲古建筑群(含花門樓、庭院、榜堂、繼美堂、古戲臺、習氏大宗祠、長樂庵、天府廟、古民居群、習振翎中魁立石、書院)湖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水邊鎮(zhèn),整個村落95%上都是習姓居民,大概有1000多戶人家。以前湖洲村叫花門樓,后來因為歷史變遷的緣故,花門樓改為湖洲村。古村內聚集著近600戶3000多名習姓村民,保留著眾多都屬于明清時期建筑。習氏大宗祠位于湖洲村偏東,離沂江岸不遠,最早為明代建筑,磚木結構,歇山式,進深60.8米、面闊22.2米,建筑占地面積1349.76平方米,F(xiàn)存建筑實體為清代重修,內建筑為三進,中間一天井,為前廳、中廳和后廳,現(xiàn)狀保存較為完整,宗祠功能延續(xù)至今。文名世第宅,位于…[詳細]
    劉氏家塾
      劉氏家塾,坐落在廣東粵西陽春市三甲鎮(zhèn),始祖念三郎【巨漢公之三子】從閩入粵于陽春開居,系開七公派下廣傳公的宗裔,屬十二房巨漢公的支脈世系。該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歷經(jīng)五年竣工。位于陽春市三甲鎮(zhèn)中心小學內。建于清康熙年間,清光緒九年(1883年)改為劉氏義學,光緒三十四年改為劉氏學堂。1983年改為三甲中心小學。學堂占地面積6354平方米,建筑面積1826.6平方米。包括講堂、教務處、禮堂、會客室、師生宿舍等建筑。自民國15年(1926年)以后,增設了圖書館、儀器室等。學堂懸山頂,脊、梁、檐、屏等精雕細刻人物花卉,壁畫彩繪栩栩如生,F(xiàn)學堂建筑仍為學校所用,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雕刻、屏風…[詳細]
    新四軍平江通訊處舊址
      新四軍平江通訊處舊址位于岳陽市平江縣城以東42公里的嘉義鎮(zhèn)上街33號。舊址坐北向南為三進兩層磚木結構,屋面為小青瓦,占地530平方米,原為“億昌藥號”。1937年8月,中共湘鄂贛省委的代表與國民黨武漢行營的代表合作談判成功,湘鄂贛邊區(qū)和平抗日的局面基本形成。10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改為中共湘鄂贛邊區(qū)特委。中共湘鄂贛省委領導的湘鄂贛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傅秋濤任支隊司令兼第1團團長。1938年2月,第1團從嘉義出發(fā),開赴皖南抗日前線,在嘉義鎮(zhèn)設立“新四軍平江留守處”(后改稱通訊處),由黃耀南任通訊處主任。通訊處有工作人員、警衛(wèi)戰(zhàn)士、干部家屬100多人,后來精簡到30多人。新四軍平江…[詳細]
    嚴氏節(jié)孝木牌坊
      嚴氏節(jié)孝木牌坊位于景寧縣大漈鄉(xiāng)小佐村東南側,年代為清。梅氏節(jié)孝坊,位于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大漈鄉(xiāng)小佐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為儒童嚴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梅氏節(jié)孝坊,主體木結構,坐東北朝西南,三間八柱,重檐懸山頂,高5.3米,面寬7.8米,進深5.1米。梅氏節(jié)孝坊,四周設石基土墻,夯土地面。面闊三開間,進深三柱五檁,穿斗式結構。木構柱子用料粗大,檐口梁枋、牛腿木刻精美,雕工細致,花卉、人物、吉祥動物、云紋等等主題雕刻得栩栩如生。明間自下而生依次設下枋,花枋,上枋。下枋較寬,中間有墨書“為儒童嚴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十三個字,下面左右設雀替承托,以減少下枋跨度,雀替為鏤空雕刻的云龍;ㄨ收[詳細]
    淇縣靈山寺
      靈山寺旅游區(qū)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北8公里處,面積約10公里,包括靈山寺、朝陽寺、清涼寺。靈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為靈山,海拔337米;東南為饃頭山,海拔465米;東為龍山,海拔400米;西南為虎山,海拔385米,耬鏵山為靈山之門戶。靈山寺創(chuàng)建于南北朝年間,修于唐朝開元,寺以靈山為主,取心誠則靈。靈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邇。一曰威嚴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經(jīng)蓮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靈山寺景觀有女媧峰、古佛宮、女媧宮、玉帶河等主要景點40多個。自靈山寺向南有朝陽山,半山腰有朝陽寺,始建于東魏武定七年,依山建造,遙望…[詳細]
    洛陽苗南燒窯遺址
      苗南燒窯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苗南村東南,大唐宮建材市場北,東距定鼎路約30米,南部臨近隋唐宮城。該窯區(qū)地處北邙山向河洛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窯區(qū)所在處黃土層深厚,為燒制磚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窯區(qū)向東約兩百米有一條南北向溝渠,可能為水源地。窯區(qū)呈地坑式,東西長約57米,南北寬約22米,窯口呈中軸線南北對稱布局,兩端呈圓形弧狀。共18座,分為南北兩排,每排9座,窯口兩兩相對。每座窯結構相同,大小略有差別。操作通長約40米,寬約4米。地坑通向地表有四個出口,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均為斜坡式。每個窯均為獨立窯口,由操作坑、窯室組成。窯室分別由窯門、火膛、窯床、煙道、煙室和煙窗口組成。窯室平面呈…[詳細]
    三莊漢墓群
      泗陽漢墓多,尤其三莊漢墓成群,傳說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實為47處。分布在橡樹、三李、夫廟等村,南北長十數(shù)里,東面寬六七里,它們成5組分布,均以大墓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紀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調查,初步認為這些漢墓群大墓應為泗水國王的王陵,周圍的土墩墓為貴族和-的陪葬墓,組成面積大、數(shù)量多的王陵區(qū)漢墓群。這些漢墓均有規(guī)律地分布在一條南北向的軸線上,其南端連接泗水國首邑遺址——城遺址。建國以來,南京博物院、華東文物工作隊及各市縣文物考古專家對江蘇境內的漢墓進行了全面調查,并發(fā)掘了包括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揚州高郵神居山廣陵王墓、邗江縣甘泉二號漢墓等在內的大量漢墓,取得了一系列…[詳細]
    大井朱德和陳毅同志舊居
      大井朱德和陳毅同志舊居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茨坪西北5公里大井,距毛澤東舊居約10米。是一棟黃泥墻體青瓦房。俗稱“黃屋”。1928年5月起朱德、陳毅來到大井時住此。大門內左間為陳毅住室,右間是朱德住室。1928年秋,陳毅腿上生瘡,就住在這里治療了一段時間。在這期間,腿疼稍好一點就拄著拐杖深入群眾家里進行調查研究,還帶著通訊員到田里幫助老鄉(xiāng)收稻谷。1929年2月,舊居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1984年按原貌重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有天井,占地671平方米。大井朱德、陳毅同志舊居與毛澤東、彭德懷同志舊居僅隔十余米。1928年5月以后,中國紅軍第四軍軍部從原寧岡茅坪遷上井岡山后,曾在大井村辦公,辦公的住地就…[詳細]
    唐群英故居
      唐群英故居位于衡陽市衡山縣新橋鎮(zhèn)黃泥村。故居南靠南岳天柱峰,北望雙峰荷葉鎮(zhèn)。接S314省道后,距縣城42公里。掩映在一片竹山林海之中。唐群英墓位于衡山縣新橋鎮(zhèn)黃泥村一處山坡上。地勢平緩,竹山林海,風景宜人。唐群英,女,1871年出生,湖南省衡山縣新橋鎮(zhèn)黃泥村人。1891年,嫁與湘鄉(xiāng)(今雙峰縣)荷葉塘曾傳綱為妻,夫逝女夭后,歸衡山新橋娘家,終身不再嫁,較長時間住在這棟故居里。唐群英是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是孫中山先生的積極追隨者,曾積極參加辛亥革命,倡導男女平權,晚年致力于興學辦報,是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孫中山先生稱贊她為“巾幗英雄”,并授予其二等嘉禾勛章。中共中央委員、全國婦聯(lián)主席康克清贊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