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夢山石室
      時代:明代類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江西省新建縣石埠林場東北獅子山頂簡介:位于新建縣石埠林場東北獅子山頂。原稱西山天寶洞,相傳唐代文人施肩吾曾在此隱居多年,故又稱施先生石屋。現(xiàn)存建筑始建于明代,石室頂為六坡九脊歇山式,用青石板墊頂,梁、柱、斗拱和基腳均為花崗巖石。石室內(nèi)面積32.43平方米,高3.9米,四周無窗,唯一大門朝西偏南。1959年,為保護該建筑,用土瓦,青磚蓋頂,四周加砌磚墻。同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蜚英塔
      蜚英塔位南昌縣武溪街以北麻丘寶塔小學(xué)旁。建于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高約30米,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該塔為典型樓閣式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六邊形。塔期用長方形紅砂石砌面,共7層,高約30米。內(nèi)有石階,可攀至頂層。磚檐為五層平鋪,疊澀出檐。蜚英塔俗稱寶塔,位于麻丘鎮(zhèn)寶塔村南,電臺至麻丘的鄉(xiāng)級公路西側(cè)。此塔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為傳統(tǒng)樓閣式磚石建筑,座北朝南(360°),平面呈六角形,底層實測每邊長3.2米,塔基用長方形紅砂石砌筑。塔身七層,層間為青石板巖,塔內(nèi)有磚階,可由塔內(nèi)轉(zhuǎn)至外檐旋攀至頂層,磚檐為五層平鋪疊澀出檐,含塔剎總高35米。第三層正面嵌一塔碑:右書“龍飛天啟辛酉元年正月十一…[詳細(xì)]
    恭乾禪師塔
      恭乾禪師塔位于廬山牯嶺西南的金竹坪,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為恭乾禪師的墓塔。據(jù)《廬山志·續(xù)志》記載,恭乾禪師在萬歷七年創(chuàng)建九齊寺,后九齊寺香火日盛。歷史上恭乾禪師塔曾多次出現(xiàn)坍塌,1986年經(jīng)全面維修后,文物管理部門一直定期對它進行維護。重修后的禪師塔分為三級,由八塊花崗巖組成,高3.5米,基座直徑1.3米,靜臥在萬綠叢中,莊嚴(yán)肅穆占地200余平方米。四周以雕花欄板與花飾望柱組成的圍欄,高雅清新;嫌辛切问,墩上用仰覆蓮承托圓鼓石,石上刻有“圓寂禪和尚鼎塔”等字。六角石柱的相輪上,刻有“皇圖永固,帝道遐昌,0-常轉(zhuǎn),佛國增佛,阿彌陀佛”等禪語。在相輪與仰覆盆之間飾以仰覆…[詳細(xì)]
    仙人洞摩巖石刻
      仙人洞摩巖石刻位于廬山仙人洞,時代為宋、明、近代。摩巖石刻41條,宋代1條,明代7條,近代22條,宋刻佛手巖、明刻天泉洞、蟾蜍石、竹林寺、游仙石、詎可抱眠等![詳細(xì)]
    天池寺附近石刻
      天池寺附近石刻位于九江廬山,明代敕建為天池護國寺。有匡廬首剎的稱譽。思想家王守仁在天池山作三首絕句,題有廬山最高處,聚仙亭二匾。廬山在元末的戰(zhàn)亂中遭到很大的毀壞,入明以后,廬山各處被毀的遺跡陸續(xù)得到修復(fù)。特別一說的是,在前代不顯的天池寺(整個宋代寫到天池山、天池寺的詩不過二十來首),明代敕建為天池護國寺,該寺在明政府和江西官員的特別扶持下極為興盛,有“匡廬首剎”的稱譽。故明代寫天池的詩多達(dá)數(shù)百首。其中,思想家王守仁在天池山所作三首絕句,得到王畿、馮曾、王宗沐、鄒元標(biāo)、趙用光、李春熙、區(qū)大相、李春熙、邵經(jīng)濟等人的唱和。其《文殊臺夜觀佛燈》寫天池寺側(cè)文殊巖在夜晚往往能見到燈點閃爍的奇妙景觀,人稱“…[詳細(xì)]
    九十九盤石刻
      九十九盤石刻在廬山圓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絕壁間,宋、元、明、清以來題刻甚多,約有九十九盤,筆力剛勁,引人入勝,如:“白云天際”、“清虛靈臺”、“煙霞深處”、“天半”、“南無佛”、“土地”等,字體不一,筆鋒各異,對研究古代書法有重要歷史、藝術(shù)價值。廬山錦繡谷底有一溪流,名錦澗。溪上橫跨一石橋,名錦澗橋。過橋有一路直達(dá)天池山頂。小道蜿蜒盤旋,號稱九十九盤,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稱九十九盤古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經(jīng)此道運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其中,要數(shù)歐陽修撰、王守仁書的《廬山高》題刻,名聲最大。無論是詩意,還是書法,均堪稱一絕。…[詳細(xì)]
    黃龍寺摩巖石刻
      在進入黃龍寺前兩公里下馬石處公路旁一塊巨石上“黃龍山”三字映入眼簾,震憾人心。蒼勁端莊靈秀的“黃龍山”三字相傳為黃庭堅所書。楷體,從右至左陰刻于石上,字直徑為85厘米。其中“黃”字與“龍山”兩字有一條石縫。雄壯飄逸“靈源”二字,行書陰刻于黃龍寺前靈源橋頭左側(cè)三角形巨石上,“靈”于左,下部分掩沒土中,“源”于右,比“靈”字稍小。黃庭堅晚年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謁清禪師繼而晚晴,邂逅禪客戴道,作長句呈道純詩句中有靈源兩字。踏上靈源橋,目睹“靈源”兩字,黃庭堅不禁愴然淚下,思緒萬千,賦詩云:“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對落暉。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歸。靈源大士人--,雙塔老師諸佛…[詳細(xì)]
    岳飛母親姚太夫人墓
      岳母墓岳飛母親姚太夫人墓,座落在廬山西麓,九江縣城西2公里的株嶺山。這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開闊,形似臥虎,因此名之“臥虎0尾”。岳母,母教典范、婦女楷模、國家危亡之秋、勵子從戎、教子“盡忠報國”,世尊賢母。晚年隨飛軍中奉養(yǎng),于紹興六年(公元1163年)春病逝鄂州(今武昌),宋高宗賜葬今址。墓區(qū)原有宋明時期所建的祠、亭、殿、宇等設(shè)施,大都?xì)в诒。唯姚太夫人墓,累世修葺,至建國后保存完好?959年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發(fā)掘歷史文化遺產(chǎn),加強愛國主義教育,1996年春,九江縣委、縣政府投資200余萬元,征地30余畝,在墓地原祠遺址上,按明清建筑風(fēng)格修復(fù)了疊翠亭、享殿、岳母祠、儀門、石人石馬等…[詳細(xì)]
    岳飛妻李夫人墓
      岳飛夫人李氏墓位于株嶺山西南5里太陽山。此山環(huán)峰面日,雨翼低丘相襯,山前有一小河流過,地形俗稱“飛燕投河”。對面有三座山,分別形似鯉魚、豬頭、雄雞的三峰隔河相望,當(dāng)?shù)厝罕姺Q為“三牲祭李”。李娃(1100—1175)江南人氏。她孝順婆婆,愛撫子女,是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岳家軍每次出征前,她都要代表岳飛到軍中慰問軍家屬。岳母姚氏去世后,李娃代夫行孝,守靈株嶺山。岳飛被害后受到株連,放逐嶺南,受盡顛沛流離之苦。紹興32年(1162)岳飛冤案得以昭雪,李娃返回江州,為楚國夫人,淳熙2年(1175)病逝并葬于太陽山。李夫人墓高1.7米,外廊為石灰石圓拱形結(jié)構(gòu)。墓碑中直刻“宋岳忠武夫人李氏之墓”。墓前有“聲…[詳細(xì)]
    陶淵明墓
      陶淵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南的面陽山南坡,北依漢陽峰,南為黃龍山,既滿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的意愿,又呈現(xiàn)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陶淵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與世長辭。他死后,后人稱之為“靖節(jié)”。故他的墓亦稱靖節(jié)墓。距原陶淵明祠址僅百余米。從祠至墓地的磚階沿山坡盤旋而上。墓坐北朝地,長7.9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為長形拱頂磚石結(jié)構(gòu)。墓碑首橫刻“清風(fēng)高節(jié)”,中間直刻“晉徵士陶公靖節(jié)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傳》、《墓志》二碑,右有《歸去來辭》及勒碑人姓氏、年月。該墓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重建![詳細(xì)]
    東林寺
      東林寺位于廬山西麓,是我國佛教凈土宗發(fā)源地。東晉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遠(yuǎn)在此建寺講學(xué),倡導(dǎo)“彌陀凈土法門”,并創(chuàng)設(shè)蓮社。東林寺在唐時達(dá)到極盛,有殿、廂、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間。揚州高借鑒真東渡日本之前,曾來過東林寺,后偕東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遠(yuǎn)和東林凈土宗的教義也隨之傳人日本,至今日本東林教仍以廬山東林寺慧遠(yuǎn)為始祖。東林寺建寺者為名僧慧遠(yuǎn)(334~416年),俗姓賈,山西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東結(jié)“龍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籌建東林寺。慧遠(yuǎn)在東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門上千人,羅致中外學(xué)問僧123人結(jié)白蓮社,譯佛經(jīng)、著教義、-凈土之業(yè),成為佛門凈土宗的始祖。…[詳細(xì)]
    西林寺塔
      西林寺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境內(nèi)。公元377年,由開山祖師慧永法師創(chuàng)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為“廬山北山第一寺”。公元377年,由開山祖師慧永法師創(chuàng)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西林寺塔依廬山而立,相距不過百丈,景觀各有千秋。西林寺塔小巧緊湊,秀麗嚴(yán)謹(jǐn)。北宋大師人蘇軾曾有《題西林壁》詩云“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贝嗽妭黜炃Ч,也使西林寺聲名遠(yuǎn)播。世事滄桑,西林寺也數(shù)度興廢。該寺在今天的興盛局面。是與覺海法師分不開的。西林寺塔,高大雄偉的山門飛檐斗拱系磚、石、木結(jié)構(gòu)。門前四尊石獅守護佛地。墻上兩側(cè)“若般”、“脫解”道出佛教真諦。而由德高望重滬上…[詳細(xì)]
    黃庭堅陵園
      黃庭堅墓坐落在雙井村西南,墓塋坐北朝南.黃庭堅(1045—1105),北宋治平四年(1067)進士,崇寧四年(1105) 9月客死在宜州(今廣西宜山縣)貶所,其墓是大觀三年(1109)蘇仙固、蔣緯護柩歸葬雙井祖塋之西,其墓宋代以來多次維修,1959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撥款予以全面維修.修復(fù)后陵高1.93米,直徑2076米.在召開黃庭堅960周年研討會前,縣政府又撥款對陵園進行了重修。陵園南面對著開闊的田野和遠(yuǎn)處的修河,南面大門樓上方有我國書法協(xié)會沈鵬同志的“山谷園”親筆題詞,左右兩邊題有“杭山擁翠碧水揚波此處詩魂稱鼻祖,左史垂名右軍攬勝先生筆法耀千秋”長聯(lián)。四周…[詳細(xì)]
    南山巖石刻
      南山巖石刻包含黃庭堅書“佛”及咒語、明嘉慶年晏旗峯林春澤書“石門”、“藏龍洞”及“藏龍洞記”、九曲回廊碑刻。南山崖與修水縣城一河相隔。山崖上古木參天,點綴著亭臺樓閣,是個游覽的好去處。更有“看點”的是,臨河一塊高2.68m,寬2.28m巨大平整的石壁上,刻有一個高1.84m,寬1.20m的“佛”字,該字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仍見雄健筆力,在中國書法界享有盛譽。據(jù)傳說,黃庭堅在此題“佛”,有一段緣故。有一年初夏,黃庭堅返回故鄉(xiāng)修水,逆水而上。行至南崖怪石附近,突然狂風(fēng)陡起,怪石嶙峋,眼看船只要觸礁沉沒。黃庭堅知道是怪石作祟,走出船艙,朝天叩拜,拜后旋即波瀾頓消,風(fēng)靜石隱,水平如鏡,乘客欽佩不已,艄公感激不…[詳細(xì)]
    辛棄疾墓
      辛棄疾墓位于鉛山縣,時代為南宋。辛棄疾墓在鉛山縣瓜山虎頭門陽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紹定年間(1228—1233年),其側(cè)驛路旁有稼軒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毀墓殘。清代辛棄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駁陸離,字跡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間是“顯故考率公稼軒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孫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東山辜染安北囗立”,據(jù)考,此為辛棄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國后,1959年辛棄疾墓被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現(xiàn)金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層,頂堆黃土,兩連圍以墳柜。墓高2.5米,直徑2.5米,占51.5平方米。墓前有郭沫若題寫的對聯(lián):“鐵板銅琶…[詳細(xì)]
    蔣士銓墓
      在陳家寨文家橋西側(cè)董家塢。墓為青石砌筑,墓前兩旁有石鼓,中有墓碑,碑文為:“皇清勅授承德郎例晉奉政大夫翰林院編修即用御史顯考蔣公心余府君之墓”。墓碑嵌在青石碑亭中,亭高1.3米,寬1米,西側(cè)鐫有對聯(lián):“廬阜叩蘇公八壬偈子一轉(zhuǎn)語;山陰同陸翁九千吟中萬首詩”。橫額“氣節(jié)文章”。墓地完整。1959年省人民委員會定其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永豐報恩寺塔
      報恩寺塔位于永豐縣縣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1369年,在永豐縣內(nèi)流量很高。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為全縣古塔之首。該塔為青磚結(jié)構(gòu),9級4面,塔頂為圓柱形鐵剎,塔體為正方形。底層每邊長6.45米,每層向上遞減,比例適度,造型優(yōu)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東面二至七層,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層券龕內(nèi)原有紅石雕像和供奉物,文革-期間被毀。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省文化廳撥款進行了維修![詳細(xì)]
    萬安崇文塔
      萬安崇文塔,位于百加鄉(xiāng)塘上地贛江之畔。崇文塔,塔身結(jié)構(gòu)緊密,堅如磐石,造型美觀,宏偉雄壯。塔為九級八面,由下而上逐層內(nèi)收,塔高32米,底坐直徑10.2米。塔門有如意斗拱,內(nèi)設(shè)旋梯,可達(dá)五層。塔面每層交錯有空心斗窗,墻壁內(nèi)砌有螺旋式階梯,塔山朝南有如意斗窗,塔頂冠以雙層圓球形葫蘆頂在第九級下面墻壁上還鑲有一塊碑石,文曰:“崇文塔明成化年建!闭汕啻u糯米漿澆粘砌成,結(jié)構(gòu)嚴(yán)密,經(jīng)500多年風(fēng)雪侵蝕和遭多次雷擊,依然巍然屹立。古塔為白壁九層建筑,雄偉巍峨,氣勢磅礴。塔身坐北朝南,底層直徑10.02米,頂層直徑6.88米,塔圍長34.4米,占地面積344.69平方米。為磚木樓閣式,九級八面,通高3…[詳細(xì)]
    南塔
      站在永新縣東華嶺山頂向北眺望,只見禾水河蜿蜒蛇行,楊柳岸邊,一座巍峨聳立的茅塔映人眼簾,歲月的風(fēng)雨吹打磨損不了它的雄姿。這座位于城南中學(xué)校園內(nèi)的茅塔,就是江西現(xiàn)存最早的宋塔——南塔。南塔屬密檐式青磚寶塔,始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塔高16.5米,9級,每級的西南面均有弓形門狀。級與級之間疊有腰檐,塔內(nèi)第二級以下為空心,以上為實心。第一級的西面開有一門,高2米,寬1.3米,其他三面各設(shè)一假門。第二至第三級兩面設(shè)一壁龕,龕內(nèi)原放置佛像。第九級為圓筒形,上置鐵剎,鐵剎底部有一覆缽,缽上置有一個蓮花座,座上為一圓筒形鐵柱,有三重相輪。鐵剎和相輪上鑄有栩栩如生的金剛佛像和繪制精…[詳細(xì)]
    東山文塔
      東山文塔位于江西安?h城,是我國著名的古建筑。最早的東山文塔相傳由三國時東吳魯肅監(jiān)制,后倒塌。宋宣和年間于原址重建,明正德十六年再次倒塌,F(xiàn)在的東山文塔重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塔高四十米,九級八面,系樓閣式磚塔,造型精巧,雄偉古樸。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期的自然風(fēng)化,塔棱、塔檐、塔基都不同程度受到損害,塔上雜草叢生,塔體膨脹多處。更為嚴(yán)重的是,近幾年雨水偏多,塔基輕度下陷,塔身已向東南方向傾斜近十度,亟待修復(fù)。希望引起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據(jù)《安?h志》記載,該塔的前身最早為三國東吳時魯肅監(jiān)造的石塔,規(guī)模較小,兩晉后坍塌。宋宣和年間(1120—1125年)于原址重建磚塔并同…[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