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烏拉街沿江古城址
      烏拉街沿江古城址( 烏拉古城遺址),由富爾哈古城、大常古城和三家子古城組成,分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烏拉街滿族鎮(zhèn)的富爾村、大常村和三家子村。 富爾哈古城,史稱“伏爾哈”城,為金代古城,并為明代、清代沿用;大常古城現存兩處角樓、三處城門遺址,城墻外附有甕城,城外存有護城壕遺跡;三家子古城,當地人俗稱“老城”或“小城子”,是研究金代城址建筑重要的實物資料。 1961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烏拉街滿族鎮(zhèn)有3處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為烏拉街沿江古城址(富爾哈城、大常古城、三家子古城),烏拉部…[詳細]
    烏拉部故城
      烏拉部故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烏拉街鎮(zhèn)舊街村,屬于明清時期的遺址。古城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分筑內、中、外三道城垣。中央有大型建筑臺基,各道城墻的城外均有護城河。建筑采用青磚水磨對縫,裝飾采用大量的磚雕、石雕,體現了清后期滿族建筑的藝術成就,同時具有烏拉滿族建筑的特點。從1657年,清朝順治皇帝在烏拉街設立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成為全國最大的貢品基地和管理機構,從第一任總管邁圖至清末最后一任總管烏音保止,254年間,共有31人,36任總管,總管級別最高達正三品。這時的“烏拉”十分興盛,成為中國北方一座著名的城池和重要的交通樞紐。該城為明代扈倫四部(烏拉、哈達、葉赫、輝發(fā))之一的烏拉部都城。“烏拉…[詳細]
    小拉哈遺址
      小拉哈遺址位于黑龍江大慶市肇源縣義順鄉(xiāng)東義順村,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據考證小拉哈遺址距今已有6500年歷史,是黑龍江省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1992年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骨網鉤、陶網墜、蚌鐮、石鏟、石斧和玉器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遺址坐落在一條隆起的恰似龍脊般的漫土崗上,東西長500米,向南約300米直抵小拉哈屯,北靠遼闊的拉哈泡。小拉哈遺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遺址。它的發(fā)現,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現出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的三疊文化層,其文化內涵,對松嫩平原上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寶文化系統(tǒng)的串連化整合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對研究這一地區(qū)古代民族關系、經濟與文化發(fā)展等,…[詳細]
    王脖子山遺址群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漢王脖子山遺址群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巴彥縣西南部,南距松花江1.5公里,西距少陵河0.5公里。遺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包括王脖子遺址、富江村遺址和沙場遺址。主要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銅器、鐵器等。其中石器有打制石器、壓制石器、磨制石器及玉石飾件;骨器有骨錐、骨甲片、骨角器等;陶器均為夾砂陶,有灰質陶、黑陶、褐陶、紅衣陶、彩陶等,可辨器形有陶支座、豆、鬲、盆、缽、碗、甕、泥網墜、紡輪模具等;銅器主要有扣、鈴、鏃、耳環(huán)、管飾等;鐵器有?NC125?頭、鏟、斧、削等。為新石器時代延續(xù)到青銅至鐵器時代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老龍頭遺址
      老龍頭遺址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qū)杜爾門沁達族鄉(xiāng)前罕伯岱村東的一級臺地上。屬于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遺址。出土了一批造型新穎、獨具特色的紅衣陶鴨形壺和仿皮囊壺及虎鹿相搏的青銅牌飾等。其陶器特征鮮明,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有單耳鬲等。骨器制做工藝比較發(fā)達,器形多樣。東南距嫩江河道約2公里,西南距庫勒河床30米,北距洪合村約5公里。遺址西北部為大面積耕地,南側為階地邊緣的大斷面,由下至上垂直,高出坡下草原5—8米。東側邊緣呈斜坡狀坡度較陡,地下為沼澤地帶,地勢比較低洼,現為富拉爾基發(fā)電總廠儲灰場。富拉爾基老龍頭青銅時代遺址,經過近十幾年來的考古調查,特別是97年的考古發(fā)掘,出土了一批造型新穎、獨具特色…[詳細]
    慶華古山寨遺址
      慶華古山寨遺址,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新立鄉(xiāng)慶華村城子屯北200米的北岡南坡上,是戰(zhàn)國至漢代時期的古遺址。賓縣慶華古山寨遺址今年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2013調查間,哈市社科院院長鮑海春在此處發(fā)現了罕見的云紋陶片。據專家介紹,云紋紋飾是兩千多年商周至戰(zhàn)國兩漢時期的典型紋飾,為貴族所使用。遺址呈橢圓形,城周長約650米。1985年8—9月發(fā)掘,清理出房子2座,灰坑、窖穴各1個,出土各類器物300多件,以陶器為主,還有銅器、骨器、石器。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黑龍江流域博物館研究員、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員鄧樹平的研究,慶華古山寨遺址是橐離國王城。他說:…[詳細]
    團結墓地
      團結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哈克鎮(zhèn)團結村東約150米的平地上,西距海拉爾區(qū)約20公里,北距海拉爾河2公里,南距濱洲鐵路3公里。遺址北、東、西三面平坦開闊,現已開辟成農田,南側地勢略高,現為牧場,局部草場被破壞,由于多年風蝕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沙坑。該遺址于1985年文物普查時首次發(fā)現,當時曾在地表暴露出的沙坑內采集到石鏃、石葉、石核以及少量陶片。1999年8月,團結村一農民主動將翻地時出土的幾件玉器和石器上繳給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根據這一線索,博物館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團結村周圍進行調查,找到了出土玉器和石器的準確位置,并采集到一批石鏃、石葉、陶片及1件玉環(huán),還發(fā)現有人骨殘塊。鑒于這批出…[詳細]
    中興城址
      中興城址或稱中興古城,位于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忠仁鎮(zhèn)高力島。此處遺址是遼、金時代的五國部之奧里米國的部落城堡。呈方形,周長1440米,南北各設一門,有甕城,城外有兩道護城壕和護壕堤,城外東、西、南三面各有一小城,整體布局嚴密緊湊。屠寄在《黑龍江輿圖說》中的提到的金代奧里米東城即指此城。1986年12月17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奧里米古城的姊妹城,是黑龍江中游較大的一座金代遺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省考古研究所 曾對古城西北的12座金代古墓進行發(fā)掘,出土了300余件金、銀、銅、鐵、瓷、水晶、陶等制品,其中“金玉列蝶”和“玉器飛天”做工十分精美、考究,并在…[詳細]
    依蘭土城子遺址
      時代:金土城子遺址,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城正南方45公里處的牡丹江畔。是金代時期的遺址,是牡丹江下游沿岸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古城。遺址呈不規(guī)則形狀,周長為3345米。城墻為內外兩重,沿兩墻外緣各有一道壕,惟北墻西端因靠近牡丹江支流,下設壕塹。內外兩壕中間隆起的土墻,便是外墻,內墻高3米,基底寬9.7米,外墻高2.5米,低于內墻,內壕底寬3.5米,外壕底寬4.6米。全城面積約6.7萬平方米。古城內地表及城垣斷層中有各種碎瓦和陶片,間有印紋硬質黑陶,并出土過六扳耳鐵鍋和銅錢等文物。土城子古城修筑堅固,防御設施完備,是金代屯戌重兵的城鎮(zhèn)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詳細]
    赫家城子古城遺址
      赫家城子古城遺址,位于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是金代時期的古城遺址。遺址略呈正方形,南偏東25度。東城墻長1013米,南城墻長936米,北城墻長947米,周長3910米,殘墻高處約3米。城墻為夯土版筑,夯層厚約8厘米。城址存有馬面55個,南北城墻中部各有甕門一座。出土有箭鏃、鐵鎖、古錢、陶罐等物品。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
      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位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黑河市嫩江縣。墨爾根是嫩江縣的古稱,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是全長七百多公里的墨爾根古驛站驛道的一部分,在今嫩江縣境內的是它的頭站至十站,共計二百六十一公里。自墨爾根城(今嫩江縣)至額木爾河口(今漠河縣興安鄉(xiāng)二十五站村),對岸為被沙俄侵略軍盤踞的雅克薩城。每隔30公里左右設一站,沿途共設置25個站舍,均由駐墨爾根的站官崔枝蕃管領。這條驛站還與吉林、盛京原有的驛站聯結在一起,從而形成了可以直達京師的交通網。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國發(fā)【2013】13號),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正式入選全國重…[詳細]
    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
      時代:清鄂倫春神泉祭壇遺址,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新鄂鄉(xiāng)南約50公里處,在沾河支流都魯河右岸,其北距五道河林場約20公里,西北距二可河至五道河林場公路約7.5公里,西距坤特奇林場約20公里,南距北營林場約8公里,東南距伊是列河約4.5公里。該遺址呈三角圓形,面積約15000平方米。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時代:清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zhèn)境內,是我國清朝政府設置在盛京(沈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qū)的東北邊疆著名重鎮(zhèn)。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和治所兩經遷移,易地三處,依次為寧古塔舊城、寧古塔新城、吉林烏喇。1636年梅勒章京吳巴海監(jiān)造寧古塔(舊)城。1640年以后,寧古塔將軍取代奴兒干都司行使對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管轄權,寧古塔舊城成為盛京以北的保衛(wèi)東北邊陲的軍事中心。1666年(康熙五年)寧古塔將軍遷往新城(寧安市境內),寧古塔舊城作為梅勒章京(后為昂邦章京)的駐地歷時30年。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崧澤遺址
      位于青浦縣城向東五公里處的崧澤村,經過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和發(fā)掘,發(fā)現了一個原始村落,距今約有五、六千年,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史跡。它是上海地區(qū)迄今為止最早的古文化遺址。發(fā)現可人工培植的秈稻和粳稻的谷粒,證明了青浦地區(qū)的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更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崧澤古文化遺址位于青浦縣城向東五公里處的崧澤村,它東近佘山、南臨淀浦河、西傍油墩港、北依318國道。崧澤村地勢比較低平,海拔僅3.03米,地下水位高,崧澤村河道縱橫,有南北向的崧澤塘;東西向的假山浜;村南有大河橫泖;村北有一土墩,當地稱為假山墩,長寬各約9米、高約4米。崧澤村原是一個古老的集鎮(zhèn),早在明…[詳細]
    上海馬橋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商馬橋遺址位于上海市閔行區(qū)馬橋鎮(zhèn)東俞塘村,1959年12月起發(fā)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共分4層,依次為唐宋時期遺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遺存、商周時期遺存和新石器時代遺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紋印陶器、石器等珍貴文物,為上海古代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貴的實物。遺址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寬帶形狀。著名的馬橋文化因此命名,其年代緊接著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馬橋文化繼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類良渚文化因素在馬橋文化中不占主導地位。對照中原地區(qū)的王朝序列,馬橋文化的年代大致與中原的夏和商相當。遺址的發(fā)現,將上海一帶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同時這個遺址的發(fā)現再次的說明上海…[詳細]
    廣富林遺址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GuangfulinGuwenhuaYizhi)位于松江縣佘山鎮(zhèn)廣富林村北。遺物分布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1959年發(fā)現,1961年、1979年兩次發(fā)掘,采集與發(fā)掘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吳越文化兩層,出土生活、生產器具及玉器,為典型的良渚文化遺存。1977年被列為市級保護地點。廣富林的遠古文明已由科學考古而得到初步證實。早在5000年前,廣富林一帶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勞作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當地就已經普遍種植水稻,悠久的農耕史,表明了當地具有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方式。當地的紡織歷史也很久遠,遺址還出土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紡輪。東周至兩漢時期,當地為規(guī)模較大的聚落或…[詳細]
    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
      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位于普陀區(qū)志丹路和延長西路交接處。水閘總面積1500平方米,由閘門、閘墻、底石、夯土等部分組成。根據考古發(fā)掘及出土文物,結合文獻記載,確定志丹苑水閘遺址為元代建造,距今有700年歷史,是已發(fā)現的同類遺址中規(guī)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處,在中國水利工程發(fā)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延長西路619號…[詳細]
    中華曙猿化石地點
      時代:舊石器時代1985年,古人類學家林一璞在江蘇溧陽縣(現在的溧陽市)上黃鎮(zhèn)水母山采石場的裂隙堆積中發(fā)現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齊陶鑒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齒與發(fā)現于內蒙古的古鼷鹿牙齒相類似,從而判斷擁有這些牙齒的動物生活的時代應該是早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2400萬年之間)。從1992年開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瑪麗·道森女士(和古靈長類學家和克里斯托弗·畢爾德與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齊陶、王伴月、李傳夔、郭建崴組成了聯合研究小組,對上黃地區(qū)及相關地區(qū)開展了進一步的野外考察,對富含靈長類的上黃動物群及相關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隨后的工作發(fā)現了至少4個種的高等靈長類…[詳細]
    青蓮崗遺址
      青蓮崗遺址,位于淮安縣東北35公里的青蓮崗,北臨廢黃河,面積2000平方米。1951年華東文物工作隊發(fā)現,1951年至1958年南京博物院進行過4次調查和一次發(fā)掘。遺址發(fā)現紅燒土建筑殘跡,居住址墻壁是用植物稈涂泥后,經烤干,質地堅硬,表面平整。石器有扁平穿孔石斧、長方、橢圓式石斧、石錛及礪石等。陶器種類不多,制作較為粗糙,常見器形有紅陶缽、鼎、釜、雙鼻小口罐,還有一定數量的深腹圜底罐、碗、支座、帶流壺以及角狀把陶器。陶器內壁繪彩,主要有水波紋和網紋,以及弧線紋和“八卦”紋等,線條簡練流暢,與其它新石器時代文化彩陶相比,風格迥然有別。青蓮崗遺址類型的遺存分布中心在淮河中下游平原,這一地區(qū)的新石器…[詳細]
    薛城遺址
      薛城遺址位于山東省股縣城南15公里。薛城遺址是東周時期的諸侯國薛國的都城遺址。文獻有關薛國的記載都很早,《左傳·定公元年》記載,在夏代、商代的時候即有薛國;《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齊國滅薛國,并封田嬰于薛。秦漢時期在此處設縣。近年來,山東省文物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揭示了古城遺址的概貌。城址的平面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周長10615米,城墻迤儷起伏,高出地面4~7米。城內的地勢十分平坦,宮殿遺址居于城內正中央。城東北角有兩座高大的土冢,相傳是戰(zhàn)國時孟嘗君及其父田嬰之墓。在過去,城址周圍常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出士,此外還發(fā)現了一處漢代的冶鐵遺址。(國家文物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