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陵篇

    金平縣烈士陵園
      金平烈士陵園簡介:為紀念五十犧牲的革命烈士,1951年10月在金平城東北角金河畔建一陵園,命名“金平烈士塔”,后因城建發(fā)展需要,1965年12月,陵園遷至縣城西北角,縣第一中學后山于田梁子山包上,(位于東經103度13秒,北緯22度47秒,海拔1350米)更名為“金平縣烈士紀念塔”,紀念塔高19、8米,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后,陵園擴建,更名“金平烈士陵園”。擴建以后烈士陵園分為前后(上下)兩層,后層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亭、花園等,塔下層有左右兩側記載著為解放金平光榮獻身的劉健萍、王龍保、張文貴、周懷玉、鄒家祥、王少云等烈士事略,紀念碑內芳名碑上刻有129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前…[詳細]
    西寧市烈士陵園
      西寧市烈士陵園,位于青海省西寧市鳳凰山下,占地面積99,996平方米,由烈士群雕塑像、紀念碑、烈士墓、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等組成,園內安葬著1776位烈士遺骨。1954年7月始建的這座陵園,該陵園是為緬懷在青海犧牲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而建立的,陵園門樓為高10米的兩層樓閣建筑,門前屹立著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鐫刻著李先念-的題詞“紅軍西路軍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該陵園中央為高10.1米的烈士紀念碑,正面鑲嵌著朱德1958年的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園內最高處為烈士墓,安葬著包括西路軍第九軍軍長孫玉清在內的840位紅軍烈士的遺骨。烈士墓后為大理石墻壁,上有紅軍強渡大…[詳細]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初葬陵址位于黑龍江省阿城市南郊2公里,東距金上京會寧府遺址西垣約420米,當地俗稱“斬將臺”。陵址為呈龜形的高約10米的大土阜,封土堆底周長百余米,占地近千平方米。1981年1月27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陵址為完顏阿骨打的初葬地,素有“金源故地第一陵”之稱,因金初在陵址上建有寧神殿,又稱“太祖廟”、“阿骨打廟”。陵冢呈龜背狀的高大土阜,封土高出周圍地面約13米,封土堆底部周長百余米,占地近千平方米。經1975年和1993年兩次對陵冢進行鉆探,測得陵冢為夯土筑就,夯土層為6至10厘米不等,黑黃土相間。地表散布著布紋瓦片、綠釉琉璃瓦、灰…[詳細]
    那坡縣烈士陵園
      那坡烈士陵園座落在那坡縣城北面的螃蟹山上,占地面積10.47萬平方米,1979年2、3月間,為安葬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犧牲的烈士而修建,造價60萬元。1990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重新規(guī)劃陵園,將烈士墓按烈士原籍排列重葬。1998年區(qū)民政廳又撥給30萬元重新裝修陳列館和修建陵園大門,2003年廣州軍區(qū)給3萬元裝修陳列室350平方米。2008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撥給160萬元進行對墓區(qū)、人行道、活動廣場、紀念碑維修改造。1981年列為那坡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0年被列為自治區(qū)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安葬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和對越防御作戰(zhàn)期間犧牲的革命烈士952名,其中部隊723名、參…[詳細]
    懷遠縣革命烈士陵園
      懷遠縣革命烈士陵園建成于2002年8月,坐落在風景秀美的荊山公墓境內。陵園坐北向南,占地2600平方米。陵園正中矗立一塊長方形花崗巖紀念碑,紀念碑高1.5米、寬3.1米,基座共三階高0.85米,紀念碑雕刻有毛澤東主席手書拓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陵園首批安葬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英勇犧牲的五位懷遠籍烈士的忠骨。2002年10月,為緬懷前輩,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中共懷遠縣委、縣人民政府,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予及現今資料可查的獻身于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志士、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革命先烈、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宋玉…[詳細]
    鄄城縣革命烈士陵園
      鄄城縣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鄄城老城區(qū)的東南角,始建于1953年,1966年因老城區(qū)改造遷于此地,占地2.2萬㎡,建筑面積1300㎡,紀念館面積420㎡。園區(qū)蒼松凝翠,龍柏挺拔,銀杏飄香,竹影婆娑,風景優(yōu)雅,已成為紀念革命先烈,激勵今人,教育后人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進鄄城縣革命烈士陵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牌坊門樓,兩個青石雄獅分立大門兩側,大門匾額上置“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12個鎦金大字,陵園的整個建筑結構規(guī)整,布局嚴謹,紀念碑、烈士紀念館、涼亭、烈士事跡展覽欄,錯落有致地分布園中,給人以肅靜、莊嚴、博深之感。 在綠苗似毯草坪正中,是通往烈士紀念館水…[詳細]
    成武縣烈士陵園
      成武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64年,是為紀念在成武縣歷次革命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以著名文化遺址“文亭山”為基礎建造起來的。它位于縣城西北1公里處,南北長260米,東西寬110米,依傍山勢,座北朝南,占地28600㎡,建筑面積1280㎡。 整座陵園由烈士紀念館、紀念廣場、紀念碑和集中墓園組成。園內布局合理,氣勢輝煌,蒼松翠柏,四季常青,環(huán)境幽雅、莊嚴肅穆。目前安葬144位有名烈士和170位無名烈士的忠骨,紀念大廳鐫刻著1068位革命烈士英名。1989年被縣人民政府批準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心”;1998年被菏澤市批準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被菏澤市人民政府批準…[詳細]
    八十二烈士陵園
      八十二烈士陵園,在淮陰縣城西北30公里的劉老莊,前為淮陰古寨公路,東近劉老莊小學。1940年3月18日,日軍駐淮陰地區(qū)六十五師團三個步兵大隊及一個騎兵大隊共3000余人。在師團長川島率領下,分兵數路,合圍我駐在六塘河北岸張圩一帶黨政軍領導機關及我軍主力部隊。新四軍三師十九團二營四連在劉老莊奮起阻擊來犯之敵,打退敵人五次沖鋒。因敵眾我寡,陣地被摧毀,戰(zhàn)士們與敵人肉搏,殲敵200余人,四連82名勇士壯烈犧牲。戰(zhàn)斗結束后,該地又挑選82名優(yōu)秀子弟參軍,上級命名為“劉老莊連”。當時群眾在戰(zhàn)后自動搜集忠骸,筑成高大的土墓,命名“八十二烈士墓”。1945年地方政府復用磚石建成“八十二烈士墓”,1946年1…[詳細]
    水市革命烈士陵園
      水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永州市寧遠縣水市鎮(zhèn)水市圩,寧遠縣城南18公里處,為紀念紅軍烈士以及1950年在三二九-暴-動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立。1949年11月17日,寧遠縣和平解放,但是一小撮-分子不甘心失敗,妄圖死灰復燃,夢想奪回他們失去的天堂。以鄭元贊(國民黨團長、縣長)、歐平成(軍統(tǒng)特務)、歐隆(國民黨營長)為首,組織了中國國民黨華南鏟共總司令部-組織,進行-活動。1950年3月29日,“華總”-組織在寧遠二區(qū)的水市、和平、下陂等地進行-武裝-。王昆、郭金生、龍進星、歐燕、趙岐山、石朝生、蔣化坤等7位革命干部慘遭殺害。3月31日,寧遠縣委依靠廣大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清匪反霸和鎮(zhèn)壓-運動,參加三二九…[詳細]
    茶陵縣烈士陵園
      該園系茶陵縣為紀念革命先烈所建,位于株洲市茶陵縣城關鎮(zhèn)交通社區(qū)。陵園中心的最高處,挺立著高高的烈士紀念碑,碑文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旁安葬著譚思聰等革命烈士的遺骨。園內主要景點是茶陵縣革命博物館和烈士紀念碑。其中革命博物館館舍原為縣展覽館,1979年籌辦革命紀念館,同年10月開放。2001年籌辦改單一紀念館為綜合博物館,博物館分為三廳一室即歷史博物廳(歷史沿革、城池城堡、名人跡蹤、風景名勝、館藏文物)、革命斗爭史紀念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成就廳、名人室。館舍占地5432平方米,建筑面積1692平方米,其中,歷史博物廳、名人室計534平方米,紀念廳、社建廳計702平方米,陳列展墻1…[詳細]
    西魏文帝寶炬永陵
      西魏文帝永陵位于陜西省富平縣留古鄉(xiāng)何家村大冢堡北。西魏文帝元寶炬,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孫,京兆王元愉之子。北魏宣武帝時期,元愉對朝庭的政治-不滿,被宣武帝軟禁在宗正寺。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6年),元寶炬出生,第二年其父因被誣告謀反而被殺。宣武帝死后,元寶炬一家得以平反。孝明帝對他十分賞識,提升元寶炬為直閣將軍。武泰二年(公元529年),封邵縣侯,永安三年(公元530年)進封南陽王。孝武帝即位后,又晉升太尉,加侍中。永熙二年(公元533年)晉升為太保、尚書令等職。后因高歡反叛,永熙三年隨孝武帝入關,投奔宇文泰,拜太宰、錄尚書事。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年底宇文泰鴆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第二年正…[詳細]
    遼慶陵
      慶陵位于內蒙古巴林右旗索博力嘎(白塔子)的蘇木駐地北約十五公里,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遼慶州城遺址北約10公里。陵墓分布在大興安嶺林區(qū)中一條東西橫亙的大山南麓的山地狹谷中。這座大山如一道屏障呈東西向橫亙,在山麓的南坡有三個山峰,怪石嶙峋,直插云天。該山遼代名永安山,后改稱慶云山,慶陵之名也因此得來,現又名大黑山,蒙古語名叫瓦林烏拉(意為有磚瓦的沙丘),當地人稱“王墳溝”。四周大山環(huán)繞,這里草木茂盛,環(huán)境幽雅,野獸眾多,是遼代帝皇游獵地!哆|史?地理志》載:遼代第六皇帝遼圣宗耶律隆緒駐蹕慶云山時說,他死后應當埋葬于此。于是此后,遼代三代皇帝均葬在這里。這三座皇陵由東向西一字排開,掩映在山腰叢林茂樹之…[詳細]
    白城市烈士陵園
      白城市烈士陵園座落在長白公路距離市區(qū)3公理處,抗洪紀念塔南側,占地面積6.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是一座開放式、花園式、集教育、游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建筑群。白城市烈士陵園的前身是由遼吉省委、遼北省政府組織籌建的“遼北烈士陵園”。在陵園的西部建立了木柄手榴彈形的烈士紀念碑,有省政府主席閻寶航、省委書記陶鑄、省軍區(qū)司令員鄧華等同志的題詞。紀念碑的東側,是安葬著為革命捐軀的烈士碑林。這里樹木蔥郁、雅致宜人,成為群眾祭掃和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1999年市政府按照城鄉(xiāng)建設總體規(guī)劃決定異地新建,2001年10月25日白城市烈士陵園正式竣工。經過…[詳細]
    雨花臺烈士陵園
      雨花臺烈士陵園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qū)雨花臺丘陵中崗,是新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面積113公頃。陵園包括雨花臺主峰等5個山崗,以主峰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軸線,自南向北有南大門、 廣場、 紀念館、紀念橋、革命烈士紀念碑、北殉難處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門以及西殉難處烈士墓群、東殉難處烈士,紀念亭等。東晉太守梅頤曾屯兵東崗,故東崗又稱梅崗。南朝梁代(502~557)佛教盛行,相傳有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講經,感動神明,遂落花如雨,墜地成石,故得名雨花臺,彩色石子稱雨花石。古雨花臺有金陵南大門之稱,為金陵著名風景區(qū)、兵家重地,遺留名勝古跡甚多。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雨花臺淪為國民黨反動派-共產黨人與愛國志士之主要刑場…[詳細]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高州城西觀山西側,建于1959年10月。為紀念革命民主時期,在高州地區(qū)內,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而光榮獻軀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紀念性建筑。陵園總進深90.5米,面闊25.4米,共分陵門、陵碑、陵墓三個區(qū)。陵門區(qū)有三拱牌坊一座,總寬9.4米。牌坊上方的牌額上,制作有“烈士陵園”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臺階45級,與陵碑區(qū)相連。陵碑區(qū)呈圓形,直徑25.4米,其中心處建有六角形紀念碑一座。紀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組成。座總高0.68米,四級臺階組合。碑亭圍繞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為碑身,在碑身周圍鑲嵌石碑六塊。在石碑上記載有高州革命烈士斗爭概況。在亭角邊…[詳細]
    直羅烈士陵園
      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長征到達陜北后,親自決策部署和指揮紅一方面軍與紅十五軍團進行的。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直羅烈士陵園始建于一九五四年春,位于我縣西部,距縣城五十三公里,占地面積六十畝,以栽植松柏為主。陵園內有紀念碑一座(高21米),紀念館一棟(建筑面積719.6平方米),紀念亭七個,接待室七間,唐代寶塔一座(柏山寺塔)。安葬有中共中央委員、紅一軍團四師政委黃甦、紅二團團長李英華和聶榮臻同志的警衛(wèi)員孫啟峰以及十二名小戰(zhàn)士等325名有名烈士,無名烈士630名。一九八六年…[詳細]
    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
      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縣城東郊,信葉公路北側。座北面南,肅穆莊嚴。烈士紀念碑屹立中央、前面接待室、辦公室左右并列;后面是烈士紀念館;東山坡是骨灰堂,西山坡是紅軍夢園。占地面積26600平方米(39.9畝)。園內松柏蒼翠,莊嚴肅穆。1991年列為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外地回商城老紅軍、各界人士和青年學生紛至沓來,緬懷先烈,寄托哀思。先烈的革命精神,光照日月,永世長存。每年接待參觀瞻仰的群眾萬余人,陵園已成為對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課堂。商城地處河南省東南邊陲,大別山北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義革…[詳細]
    唐穆宗李恒光陵
      唐穆宗李恒光陵光陵是唐穆宗李恒墓,李恒是唐憲宗李純的第三個兒子,唐代第三個皇帝,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春,死于大明宮清思殿,終年三十歲。李恒在位僅三年多的時間,且“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致使“文武百僚,中外萬品,有心者無不憤忿,有口者無不咨嗟”(裴度諫言),且寵信宦官、方士,“*食耳*其金石之藥”,致河朔復叛,朝野洶洶,使唐王朝已有起色的局面再次走向崩潰的邊緣。因之李恒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昏君。長慶四年十一月,葬穆宗于光陵。光陵位于蒲城縣城北十五公里的堯山西嶺(今屬翔村鄉(xiāng)光陵村),堯山西嶺又名“重山”,北距主峰數公里,因與堯山主峰數公里,因…[詳細]
    楊家鋪烈士陵園
      楊家鋪烈士陵園是唐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豐潤縣姜家營鄉(xiāng)楊家鋪村北。1944年9月,冀熱邊特委在豐潤區(qū)皈依寨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特委成員李運昌、周文彬、李中權、朱其文、王友、丁振軍等人,會議期間,得知敵人企圖以遠距離奔襲合擊戰(zhàn)術打擊我領導機關,我軍隨即決定分散活動,但進攻楊家鋪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八旅團主力,約2700人,加上所配屬其它部隊共3000多人,從唐山、豐潤城、榛子鎮(zhèn)、遷西鐵廠、左家塢等處向皈依寨一帶進行突然奔襲合圍。在合圍中,敵人采取的是電光形不規(guī)則行動,各討伐隊都向打響重機槍第一槍的方向沖擊。所以,夏莊子一打響,四處兵力迅速向楊家鋪方向合圍。由于敵我眾寡懸殊,形勢對我十分…[詳細]
    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
      石首市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位于荊州市石首市桃花山鎮(zhèn)鹿角頭鳳凰山。桃花山原名東山,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重要陣地。桃花山西北鹿角峰下湖邊生長著3株古老的黃芯樹,粗壯的樹干上,當年紅軍刻下的標語依稀可辨,成為石首蘇區(qū)人民跟隨賀龍鬧革命活生生的見證。1930年10月,鄧中夏、賀龍率紅2軍團南征,軍團總部設于調關,部隊進行緊張的擴軍和戰(zhàn)前準備。一天,賀龍、鄧中夏、周逸群和隨行人員到桃花山視察擴軍工作時,被大樹上刻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土豪、分田地”等標語所吸引。區(qū)委書記鄧伯勛介紹說,這些標語是年關時,桃花山赤衛(wèi)隊配合紅軍獨立第1師襲擊華容縣城團防時刻寫的。這些標語先削除樹皮,在乳白色的木質上刻字,然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