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態(tài)旅游廣場,位于瑜伽小徑旁,北靠紅珠頂,瑜伽河緩緩流過,倍添一份靜謐和雅趣。面對摩崖石刻,折服于峨眉山久遠的歷史,震憾了峨眉山“天下第一”的氣勢。崖石上“神洲第一山”和“山之領袖”九個朱紅色大字,標明了峨眉山在中國名山中的顯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而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晉、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的人物對峨眉山“第一山”的評價。有“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國第一山也!保ㄎ簳x?寶掌千歲和尚);“峨眉山自趾徂頂為七十里,過于岱宗三十里,孤絕高寒,已逼西方佛界,震旦第一山也!保ㄔ?郭翼《雪履齋筆記》);“神州有三大道場,為震旦佛國…[詳細]
    青巖石窟
      青巖石窟亦稱青巖絕石窟,在淇縣縣城西北二十五公里廟口鄉(xiāng)賀家村西青巖山上,背靠懸崖峭壁,面臨淇水碧波,山水相映,景色宜人。該石窟窟門向東,高1.87米,寬1.32米?邇绕矫娼叫,穹隆頂,面闊3.15,進深3.80,高2.77米。南北兩側及內壁下部鑿有石臺(神壇)。后壁中部雕釋迦說法像,像高1.1米,頭及手均殘,削肩,袒胸,內著僧祗支,外著通肩大衣,結跏趺坐在低束腰蓮花座上,后有“壓地隱起”的圓頂光及橢圓形火焰紋背光。四壁雕有多層橫向排列的小佛龕,每龕佛像姿態(tài)相同,結跏趺坐在蓮花座上,雙手下垂掌心向上作禪定印。除少部分殘損外,大都完好。這些小龕比例適宜,雕刻精細。表面涂有藍、朱、石綠等色彩,使…[詳細]
    南山石刻
      南山,古名“鏵刃山”,又名“廣華山”,距大足縣城南2公里。南山自古就被列為大足十景之一。山頂至今尚存古玉皇觀遺址,山中古木參天,蓊郁蔭翳,修篁夾道,曲徑通幽,向來就有“南山翠屏”之美稱,是歷代文人墨客納涼品茗,吟詩作賦的最佳去處。清大足縣令張澍贊曰:“夾路松聲涌翠濤,叢皇秀色上霜袍,偷閑來問空王法,仰首呼通帝座高!蹦仙绞撸蛭挥谀仙降妹,是我國石窟藝術中罕見的,神仙體系完備的純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書卷氣最濃的一處石窟。造像起源于南宋,明清有增補,作品通編15號。有真武大帝,后土三圣母,三清洞,龍洞,宋碑5通,題記7則,清碑15通,清、民國楹聯(lián)各1幅。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棚山石棚
      石棚山石棚位于蓋州市二臺鄉(xiāng)石棚村南臺地上,東南距-5公里,東北距九寨2.5公里,故又稱其為“-石棚、九寨石棚”。清代該石棚曾被當作廟宇利用,又名“古云寺”。石棚山位于蓋州市南45公里,浮渡河(俗稱李官村河)北岸,山勢緩平,海拔56米,周長4400余米,石棚即建在石棚山頂。據《東北鄉(xiāng)土志叢編》記載:“石棚山,在城南九十里頭臺南區(qū)東南,高二十余丈,山質多石,上有石棚可容數人!彼那Ф嗄甑娘L雨浸蝕,并沒有破壞石棚的原貌,這一人類社會造就的杰作,如今仍威嚴挺立!拔母铩鼻,曾利用石棚改建為廟宇,1966年將廟宇拆除。東壁前下角有一段裂縫,底石已斷裂殘缺。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約在青銅時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時代…[詳細]
    石壸平原
      石壺平原是一個神奇的考古地點,因平原上以及高地山谷的低丘陵地帶零星的散落著幾千個石壺而得名。這些石壺始于石器時代(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有些石壺扎堆在一起,有的單獨存在,是研究東南亞史前人類文化生活最重要的遺址之一。石壺平原上有川礦高原(Xiangkhouang Plateau),坐落在印度支那最主要的山脈—安南山脈最北端,據說川礦就是這幾千個神奇的石壺的統(tǒng)稱。川礦省內有90個石壺遺址,每一處都有1到400個石壺,其高度和周長從1米到3米不等,除了遺址一一處的石壺上有雕刻以外,其他場地的石壺均沒有雕刻。遺址一上的石壺雕刻有些是史前的-人,舉著胳膊,膝蓋彎曲,像是在舉辦什么儀式,這大約…[詳細]
    國安寺石塔
      國安寺石塔石塔座落龍灣區(qū)瑤溪鎮(zhèn)皇岙村五峰山東麓國安寺前!队兰慰h志》載:“國安寺在膺符鄉(xiāng)(今瑤溪鄉(xiāng)一帶),唐乾符間(874—879)建!彼禈情w式青石仿木構建筑,六角、九層、實心,高18.6米。臺基由長方形條石鋪就,周邊雕刻“九山八!奔y,須彌座上、下梟刻有仰覆蓮,束腰各面浮雕形態(tài)各異的獅獸,底層偏高,置木構副階。從第二層開始,各層之間設有腰檐,上層塔身直接置于下層腰檐之上。每層轉角處設角柱,分瓜棱形和六角形二中。柱間刻闌額、斗拱支承腰檐。壁面浮雕佛教造像,每層每面18尊,分兩排全跏趺坐于壺門內的蓮花座上。第一層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每面兩排六個小壺門,內坐佛像六尊,下部分其他各面相同,唯西…[詳細]
    寺后坡石窟
      水浴寺石窟又稱“寺后坡石窟”,建于北齊時期,唐宋時有續(xù)鑿。其位于峰峰礦區(qū)寺后坡村西北200米處,與鼓山西麓的北響堂寺隔天宮峰東西相峙。因其規(guī)模比南、北響堂石窟小,得名“小響堂寺”。此處共有東西兩座石窟,兩處摩崖造像,兩座北宋的經幢,水浴寺石窟的東面有古建筑群一處,建筑多毀。在寺院西側的一處坐北朝南的矮崖壁上,鑿有二石窟。東窟鑿于北宋初年,進深2.1米,寬2米,高2米。窟內有三壁造像,北壁一佛二弟子二菩薩,西壁一佛二弟子,東壁一佛一菩薩。西窟是水浴寺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保存較為完整的洞窟。該窟始鑿于北齊,歷經唐、宋均有續(xù)鑿,為方形、平頂。在窟內正中雕有通窟頂的長方柱,柱后與窟后壁相連,…[詳細]
    寬石寨
      寬石寨在于都縣城南七公里處,有一個奇險秀美,風光綺麗的好地方,這就是位于貢江鎮(zhèn)與利村鄉(xiāng)交界之處寬石寨。寬石寨包括與寬石寨連為一體的仙牛寨、風帆寨、平峰寨、姐妹寨、象形寨等山寨,同寬石寨相鄰的山寨還有鯉魚寨、獅形寨、走馬寨、鳳凰寨、羊子寨、龍尾寨、靠椅寨、刀面寨等,共有十八寨,寨間有仙牛洞、月牙洞、高巖洞、平巖洞、穿心洞、貓眼洞等九個崖洞,當地人稱為“九洞十八寨”。寬石寨寨體以固結堅硬的紅色礫巖構成,以“頂平、身陡、麓緩”為外觀特征,是典型的發(fā)育較好的丹霞地貌區(qū)。寬石寨以險著稱,“山險”是其主要風景特點。與寬石寨連為一體的六座山寨,寨寨懸崖峭壁,奇姿雄偉,險峻異常。攀崖登寨,動魄驚心,令你刺激叫…[詳細]
    石缸洞
      石缸洞石缸洞,又名烏江源,位于威寧縣鹽倉鎮(zhèn)營洞村,距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小灣村的公路里程32公里。石缸洞泉眼看上去斗碗大小,泉水周圍形成的天然“石缸“也不過三、五平方米,但洞泉流經百余公里抵達六枝龍場時江面已有百米,水深處逾兩米,流經1070公里抵重慶涪陵撲入長江懷抱時已江波浩淼。尚未從有關資料中查出它一路到底匯入了多少支流,但此“烏江行”走過的江段幾乎每公里都有溪泉與之相匯,半數支流源自祟山峻中的伏流。包括源頭石缸洞在內的多數伏流長年有水,其余的支流一般為季節(jié)河!∈锥幢粠卓弥θ~繁茂的核桃樹擁抱著,嘩嘩的泉嗚與吱吱的蟬嗚構成合唱。泉水清徹透底,不知這亮泉在幽暗的大山深處走了多遠!石缸洞后山是一匹…[詳細]
    泰國奇石館
      泰國奇石館曾經坐落于曼谷,但是在2008年的時候搬遷到曼谷北部的巴吞他尼府,因收集世界上罕見的、不尋常的石頭而知名,除了石頭外,還收集化石、煙灰缸、打火機等。走進泰國奇石館,就會感覺到由一股涼氣迎面撲來,看到的就是一列列設計新穎的架子上疏密有致地擺上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頭。這些石頭形狀各異、造型千姿百態(tài),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方或圓。館內所有的石頭未經人工雕飾,渾然天成,光彩照人,讓人愛不釋手。這些奇石的種類也不在少數,包括玉石、化石、鐘乳石、圖案石、景觀石、象形石、抽象石等,最重要的是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與之形態(tài)相符合的優(yōu)雅名字。我們平時都說石頭沒有什么形狀,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真的可以看出…[詳細]
    鼎湖山摩崖石刻
      唐—民國肇慶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慶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風景區(qū)上慶云寺路邊石壁、往飛水潭路邊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風景區(qū)內石壁,共76題,分述于下:云溪風景區(qū)內石刻31題。其中唐代1題,位于老龍?zhí)秱饶鶚勁_石壁,題字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較古,價值較大,為唐刻之珍品。清代1題,建國后16題,年代不詳13題。往飛水潭路邊及潭的四周石刻31題。包括清代14題,民國9題,建國后3題,年代不詳5題。其中民國5年(1916年)李開侁題名較有名,題名云:“民國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黃岡李開侁、新興李耀漢、丹徒呂鴻元同游到此留題”。石刻高0.47米、寬0.72米,楷書。題名中的李耀漢,新興人,民國初年曾…[詳細]
    白浪三省石
      白浪三省石 白浪街西南傍山,東北環(huán)水,山水之間有良田千頃,田園中阡陌縱橫,水渠環(huán)繞,儼然是個江南村鎮(zhèn)。從這里東渡丹江,就是河南省淅川重鎮(zhèn)荊紫關;逆流而上,直通陜西丹鳳縣城;這個素為三。兾鳌⒑幽、湖北)共管,總面積不足一千平方米的街道,卻是這三省古今的通衢和要沖。白浪街有前街、后街之分,總長不足一公里,多屬民宅建設,有五、六十戶人家,多是男農女商。擺攤設點,每日逢場,十分熱鬧繁華,因為屬三省共管,商業(yè)上互相競爭、各有特色,故被人們譽有“白浪——小香港”之稱。這條街最為著名是“三省石”。街中心有一塊長一尺左右,厚五寸上下的三尖形的青石頭。它三個楞所對鄂、豫、陜三個省界,所以有“三省石”之說。三…[詳細]
    五個廟石窟
      五個廟石窟位于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由五個廟和一個廟組成。初創(chuàng)于北魏晚期,續(xù)修于五代、西夏時期,F存窟龕21個。五個廟開鑿于縣城西北20公里的黨河西岸崖壁上,分為南區(qū)和北區(qū),兩區(qū)相距200米。南區(qū)現存洞窟4個,北區(qū)現存北朝晚期洞窟遺址15個。南區(qū)窟前堆積物和北區(qū)石窟均未清理。其中,五個廟第1窟為中心柱窟,窟內現存有釋迦牟尼八相變、文殊經變、普賢經變、水月觀音經變、金剛界曼荼羅、千手千眼觀音經變、熾盛光佛曼荼羅、涅槃經變等壁畫。壁畫大多保存完好,顏色鮮艷。第3、4窟均為佛殿窟,第3窟內存有維摩詰經變和勞度叉斗圣變,第4窟內存有釋迦牟尼說法圖、文殊經變和普賢經變。一個廟開鑿于縣城西10.5千米的浪河灣…[詳細]
    北京石舫
      “舫”的形象與舟相類似,筑于水濱,為園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中國園林里面,有水就有舟。因為舟是石頭做的,所以不用擔心像木船一樣順水漂走,不用纜繩去系著。因此,這些石舫往往有一個“不系舟”的題字。古詩中說,“野渡無人舟自橫”,這真是中國文化下最妙的絕句之一。中國文化講究含蓄,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一想,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在園林里面建石舫不僅僅是為了證明這個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來游的。北京頤和園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萬壽山的西麓岸邊。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體乃用巨石雕成,全長36米。船上二層白色木結構樓房,都用油漆裝飾成-大理石紋樣,頂部有磚雕裝飾,精巧華麗,是頤和園內著名…[詳細]
    郁林觀石刻群
      郁林觀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花果山街道飛泉村“獅子巖”下,共有16處石刻分布于附近山崖上。其中著名石刻計有8處。其一為唐開元七年(719年)鐫于“飛泉”前一塊巨石上的“東海縣郁林觀東巖壁紀”,為海州司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未著書刻者名款。文24行,行17字,字徑10厘米,八分書。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的描述云臺山風光名勝的游記;書法風格頗似“石門頌”,但結體更為方整,被收錄于《金石錄》,向為歷代金石家所重視。其二,為祖無擇三言詩刻,篆書,鐫于北宋慶歷甲申年(1041年)。祖無擇作詩,蘇唐卿書丹,王君章鐫刻。其余為譚亨甫詩刻、宋四士題名、劉居實題名、王邦美題刻等。另外,還有明王同和清黃道傳的題刻。該石…[詳細]
    石景林
      崇左石景林景區(qū)屬于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也是廣西花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個重要景區(qū)。 位于崇左市城南區(qū)市政府行政中心附近約1公里。景區(qū)總面積約1500畝。石景林景區(qū)于1988年開發(fā)建設,1991年正式對外開放。已發(fā)掘出“三妹沉思”﹙玉女沉思﹚、“八戒探花”、 “一帆風順”、 “雙獅迎賓”、 “玉兔下凡”、 “象鼻山”、 “仁者壽”、 “鴛鴦藤”、 “飛來石”、 “羅漢洞”、“仙人洞”等眾多經典。 石景林景區(qū)屬喀斯特巖溶地貌,具有“皺、透、漏、瘦”的巖石特點。由于長年的雨蝕、風化、形成天然的盆景式石林,故為石景林。因為具有峰叢林立、險峻秀麗、溶洞眾多、千姿百態(tài)的奇峰異石奇觀,故被八…[詳細]
    格蘭奇石圈
      格蘭奇石圈位于愛爾蘭利默里克郡境內,在古爾湖西側約300米處,是一處古代神秘的古代遺跡,被譽為愛爾蘭的“巨石陣”。 格蘭奇石圈帶有幾分神秘和許多現代人不曾了解的故事,它由一圈連續(xù)高達2.8米,直徑45米的立柱組成,周邊還有寬9米、1.2米高的筑堤。東側入口處的道路鋪設的非常平坦,兩側設有立柱。十二個大石板放置在石圈間隙處,每一個都直直的矗立在其他石頭“軸”對面。這些石頭一個挨一個,而非自由矗立,這使得這個石圈看起來像是一個圓形紀念碑而非傳統(tǒng)石圈。這些路堤和精心放置的大石板暗示著這個石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迄今為止,愛爾蘭境內發(fā)現的最大的石圈,直徑為150英尺,由113塊兒矗立的石頭組成。其…[詳細]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石刻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石刻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城南28公里大河店鎮(zhèn)大石碑村白公路左側的懸崖上,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鐫刻,雷簡夫撰文并書。青泥嶺是古蜀道中最為艱難險阻的一段。這里峭壁千仞,高聳入云,江水滔滔,吼聲震天,道路崎嶇,九曲八灣。公元1056年,利州路轉運使李虞卿因青泥嶺道路過于艱險難行,倡議改道新修白水路。李虞卿與知興安軍劉拱、權知長舉縣事良友、順政縣令商應祥、河池縣令王令圖發(fā)動數縣軍民,費盡周折,歷時4月,修成自河池驛至興州長舉驛新路50里,沿途作棧道閣道2309間,郵亭、營屋、綱院382間,縮短舊路里程33里,廢掉青泥驛,減省郵兵驛馬156人騎,每年減省驛廩鋪糧500…[詳細]
    云岡石窟第5窟(大佛洞)
      第五、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前四層木構樓閣為清初順治八年(1651)宣大總督佟養(yǎng)量主持修建,因巖結構,蔚為壯觀。即明代云中八景中的“云岡摩云”?唛T兩壁上層各雕一株枝繁葉茂的圣樹,二佛側身樹下對坐,神情安詳;下層金剛力士頭戴雙翼羽冠,身穿甲胄,威風凜凜。窟內北壁坐佛高17米,是云岡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世包泥彩繪,呈唐代風格。東西兩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彎,略顯笑意,雍容秀典。后壁鑿有禮拜道。地址:山西省大同市云岡石窟景區(qū)類型:古跡雕像/雕塑世界文化遺產等級:AAAAA游玩時間:建議20-40小時電話:0352-3029625開放時間:周一-周日8:30-17:30(4月1日-10月15日);8…[詳細]
    云岡石窟第6窟 釋迦佛洞
      第五窟與六窟為一組雙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該窟為中心柱窟,亦名支提窟、塔廟窟,雕飾富麗,被譽為“云岡第一偉觀”,是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跡。窟內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層,高15米。上層四面各鐫一立佛二菩薩,四角鏤雕大象承馱九級樓閣式方塔;下層四面開龕坐佛?邇人谋谏蠈迎h(huán)列立佛十一尊,華蓋承懸,氣宇軒昂。窟頂格狀,格間可見騎乘孔雀、獅子、虎、長尾鳥等動物的多臂多首天神?邇痊F存反映釋迦一生的佛傳故事圖30余幅,集中表現了佛主從誕生、成長、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具有標志性紀念意義的場面。這些故事圖雕刻,結構合理,手法簡樸,窟中墻壁幾乎全部布滿了雕塑。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使許多雕塑風化,顏色剝落或褪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