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

    開江金山寺
      開江金山寺位于開江縣寶塔壩鄉(xiāng)金山山腰,距縣城8公里。金山寺在當地系最高峰巒,四川開江金山寺地勢高曠,其背面崗巒起伏,古木參天;左右土丘林立,聯肩比翼,如護衛(wèi)羅列;前方寶塔壩田疇似海,村落歷歷。金山寺始建于唐代天寶年間,明未毀于兵燹,清康熙乾隆年間募資重修。金山寺由正殿和藏金樓兩部分組成。正殿座南朝北,藏經樓座東朝西,相距約百尺。金山寺在歷史上是開江之叢林圣地,盛年時,擁有田產五百多畝,僧眾二百多人,還辦有一所佛門小學,其正副殿及塔林占地遠超過達縣真佛山,舊時金山寺系佛門凈土,乾隆以來香火歷盛不衰,每年要舉行一次“孟蘭盛會”和“臘八戒規(guī)”儀式,舉行“臘八戒規(guī)”儀式時,從冬月初二及臘八,全縣16個…[詳細]
    大云山寺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鹽都區(qū)大岡鎮(zhèn)。大云山寺又名山宮殿,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大云山寺清初因火災而毀,后于清朝中期由香芬法師重建、續(xù)建大殿、禪堂、香廚、齋堂、廂房等穿堂四進計108間。為歇馬亭的碧云山、劉莊的紫云山“三山”之首,僧徒遍布四面八方。1942年再次毀于戰(zhàn)亂。2001年當地政府為恢復歷史文化遺產,投入1500余萬元,按唐宋建筑風格設計建設了一期工程,包括山門、觀音殿、地藏殿、配殿、廂房、回廊、放生池等建筑。2012年完成了二期工程大雄寶殿的建設。2013年成功創(chuàng)建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詳細]
    寶應寧國寺
      寶應縣寧國寺始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年),由無塵和尚開山,原址在縣城葉挺路東首,名為寧國教寺,后易名寧國禪寺,迄今1368年。歷代僧、官多加修建。據史料記載,寧國寺規(guī)模宏大,大雄寶殿匾額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寺藏明萬歷銅鐘,前后共6處,殿堂樓閣數百間,有“跑馬關山門”之說。寺后有千佛樓,主供釋迦牟尼,樓內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態(tài)各異,組成千佛繞毗盧的場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寶殿毀于大火,近百年來屢遭天災-,古寺瀕臨滅跡。1993年3月,寶應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城隍廟、萬壽庵舊址上又重建寧國寺。建設規(guī)劃范圍,北起縣城東門大街,南至新建巷,西起張仙廟橋,東至安宜南路,面積約40000平方米…[詳細]
    包頭妙法寺
      妙法禪寺為寺廟觀堂性質,為該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漢傳佛教活動中心,著名景區(qū),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妙法禪寺又俗稱“呂祖廟”,始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位于東河區(qū)北梁,是內蒙古西部地區(qū)最大的漢佛寺。占地面積41144.7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心線為山門、天王殿、呂祖殿、大雄寶殿(配殿為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天王殿北側為玉皇殿、南側為城隍殿,南院為念佛堂,北院為五百羅漢堂。建筑宏偉,佛像雕塑精美,佛教文化得到充分體現。這座寺院很獨特的一個地方就是佛道合一,每年吸引游客及信徒40多萬人。妙法寺現有山門(天王殿)、呂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功…[詳細]
    峆盧寺
      國露(峆盧)寺位于煙臺市福山區(qū)南部美麗的合盧山腳下,北臨煙臺市的主要水源地門樓水庫,依山傍水,正所謂“九峰擁翠慧海圣境開蓮花,三界同歸福山圣地生菩提”。史料記載,它始建于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的國露(峆山盧)寺曾是膠東地區(qū)香火延續(xù)和法脈傳承最久的古寺,被稱為“膠東第一古剎”。重建后的國露(峆山盧)寺建筑規(guī)模宏大,殿堂雄偉壯觀,有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四大菩薩殿等建筑,計百余間。景區(qū)秉承叢林寺院的古樸與嚴謹,兼容現代人文和理念,通過宣揚正信的佛教,運用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凈化心靈,關愛生命,為忙碌奔波的現代人提供一個精神安養(yǎng)、心靈回歸的文化旅游心靈環(huán)保中心。景區(qū)…[詳細]
    石門大佛寺
      石門大佛寺位于石門鎮(zhèn)平等場西南長江邊上,成渝鐵路平等車站東側500米,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臨滾滾東去的長江,背靠著危崖絕壁,藏于茂林修竹之中。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鑲嵌在萬里長江邊的一顆明珠,寺佛一體,天人合一,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佛,這是長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跡。據《江津縣志》中所記載“大佛寺,距城百里,近石門場大江邊,古鑿大佛手巖上,高十丈許,左有石如凈瓶,右如鸚鵡,寺依巖石建筑,高達十余丈,為樓七層!鼻宓拦舛迥昵铮锶藙⒔B寬游大佛寺時,在寺的左側石壁上題詩一首,概括地敘述了大佛寺的地形,地貌。詩云:“古寺依巖立,秋江進佛清,七層樓閣影,三面雨風聲;地僻游人少,山空落葉輕,…[詳細]
    順河東大寺
      東大寺座落于濟寧市中區(qū)南關回族聚居區(qū)內,是魯西南伊斯蘭教的活動中心,1992年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寺院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許多古建筑專家認定寺院建筑的偉大壯麗,的確是前所少有的,為全國清真寺建筑之最。東大寺自明朝以來歷代均有修葺,清朝乾隆年間敕建始成最后規(guī)模。1980以來,由政府撥款和群眾樂捐,進行了全面修整,古寺面貌煥然一新。整座清真寺規(guī)模宏偉大氣,設計上獨具匠心,在講究整齊、宏偉的中國建筑理念中融入阿拉伯風格,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得益彰。建筑群坐西朝東,以磚木結構為主,也有磚石、木石和磚木石結構。主要建筑依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詳細]
    無棣大覺寺
      大覺寺,是位于古無棣縣城東南的一處佛教寺院。明楊魏《海豐縣重修寶塔記》記載:“大覺寺,在縣城東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壯麗可觀。”寺內“浮屠”即海豐塔。據文史專家介紹,大覺寺本名普照寺,始建于唐朝貞觀13年(公元639年),原名“普照寺”、“普照寺舍利寶塔”。明朝洪武元年更名為“大覺寺”。1300多年來,大覺寺與海豐塔,默默見證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變。 據專家評定,大覺寺有著1360多年的歷史,文物價值極高。僅從建筑上來說,大覺寺主體建筑氣勢恢宏,工藝精巧,隨著歷史的變遷,與清代學堂的其他建筑已經渾然一體。現在,在大覺寺的原址上,人們能領略到的不單是盛唐以來的佛教文明…[詳細]
    九鼎龍泉寺
      九鼎龍泉寺(龍泉山城)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開原市東南27公里的馬家寨鎮(zhèn),坐落在象牙山南麓的馬家寨村后山。這里古代為高句麗山城,其四面九座山峰環(huán)繞,坐北朝南,好像一把龍椅,前有一矮山似龍書案,橫臥寺前,在其腳下有一潭碧水,方圓130余米,旱時不枯,澇時不溢,非常神奇。故得名九鼎龍泉寺。據咸豐本《開原縣志》記載:“馬家寨城:城東南六十里,遺址猶存!1995年版《開原縣志》記載:“后山城遺址:位于馬家寨鄉(xiāng)馬家寨村,為高句麗時代遺址!薄斗钐焱ㄖ尽酚涊d:“金家溝河源出縣治南七十里雙臺嶺。經西流馬家寨村南,村北坳中有龍泉寺,稱縣境名勝!睋吨匦摭埲卤洝酚涊d,“開原龍泉寺古之遺剎也”。又記…[詳細]
    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位于調兵山風景區(qū)內,四面環(huán)山,景色優(yōu)美,建筑規(guī)模宏偉狀觀,金碧輝煌,是東三省著名佛教圣地、遼北首剎。明月禪寺是國家AAA級旅游區(qū)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公元2000年得以重建,為當地自然景觀與人文勝跡的精魄所在,也是遼北地區(qū)最大的一處佛教道場。其中設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藍殿、法堂、五觀堂(齋堂)、般若講堂、念佛堂、僧人寮房、居士林、上客堂,并新建九層萬佛琉璃寶塔。寺內掛有多塊當代頂級書畫大師趙樸初、啟功、劉炳森、范曾、韓美林、文懷沙、沈鵬、賈平凹等所提牌匾,筆鋒剛勁有力,突顯功底深厚,給人以妙雅味濃的藝術美感。寺院門前建有寬大的放生池,池上架設三座白色玉石拱…[詳細]
    寶力根寺
      寶力根寺風景區(qū)坐落在阜蒙縣大板鎮(zhèn)衙門村查干寶力根山南麓。景區(qū)由三山一澗一寺廟組成。其寺廟始建于清嘉慶6年(公元1801年),由它神奇的“三泉圣井”噴發(fā)白色霧氣而得名(蒙語為查干寶力根,漢語俗稱白泉寺)。寶力根寺(白泉寺)風景區(qū),地處東經121度53分3秒,北緯42度,屬醫(yī)巫閭山尾丘陵區(qū),海拔505.5米。東至富榮鎮(zhèn)佛爺嶺村,北與細河區(qū)接壤,西側與二板村一河之隔,東西長1.6公里,南北1.5公里,總面積2.5平方公里。地質構成屬于大陸氣候,年降水量570毫米,年蒸發(fā)量1942毫米,年平均氣溫7.1攝氏度,初霜期9月下旬,無霜期153天,土壤為山地棕褐色森林土,土層較厚,部分地方有陡裸巖、石瀑。景…[詳細]
    南泉寺
      南泉寺位于湘陰縣城東南郊,北距縣城3公里,南距長沙38公里。據康熙三十三年(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游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chuàng)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建寺以來,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余年。后來由于主持不得人,守規(guī)淪墜,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間,僧名德涌者,勤于法事,深得人緣,將寺殿不斷復新。不幾歲殿閣巍然,佛僧丕盛,大改舊觀。正德間(1510年左右),欽依弘戒宗師等又加大修葺擴充,寺容煥然一新,當時縣知事王公還為此立了碑記。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間(15…[詳細]
    清徐壽寧寺
      清徐集義鄉(xiāng)大常壽寧寺始建于唐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到此拜訪當年有功之臣苗廣義,據寺內碑文考證:宋太祖時已成古剎,且載閆、趙二僧犒王師而顯神通,事嗣后補建于明成化年重建于嘉慶二年,道光年間休整成現規(guī)模。民間傳說,當年寺中又一和尚,人稱之為田善友,農忙時村里盡是請他幫忙,同一天里好心人請求幫忙,間谷的、鋤高粱、鋤玉米的,不管多少他都有求必應,但第二天就全部都做完了,消息象風一樣傳開,傳到趙二世匡義耳中,難道真有如此神人,于是便前往拜訪,田善友早知此人來訪,故意不見,卻升到寺廟半空中伺機聽數,趙二世騎馬入寺,從前院尋到后院,見大殿門開著,原以為他在大殿誦經,便催馬上殿,馬前蹄踏入往里看時卻空無一人,…[詳細]
    帕巴寺
      帕巴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吉隆鎮(zhèn)東部,海拔2850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與松贊干布聯姻的尼泊爾赤尊公主進西藏時隨身帶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鎮(zhèn),并為它建造了帕巴寺。帕巴寺整體形狀為一樓閣式石木結構建筑,塔身方形,塔中心有樓梯可盤旋至頂。從下至上共有四層,層層出檐,逐層收分,每層檐角上套有黃銅制成的火焰套飾;底層為佛殿,是寺廟的主體部分,由門廓及主殿兩部分組成。外環(huán)繞以外環(huán)廓,內有暗回廓相繞,供信徒轉經之用。寺外墻壁和門廓南壁分別繪有三世佛、大成就者、護法神、觀音像等早期壁畫。帕巴寺的建筑風格獨特,系樓閣式石木塔。高四層。塔中有梯可盤旋至頂。層層出檐,逐層收分,…[詳細]
    越西天皇寺
      天皇寺位于越西縣城北部5公里處的山崗上。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佛教寺院。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故事、詩、楹聯。面積為50畝。天皇寺,位于越西縣大屯鄉(xiāng)天星村,為越西舊時“十景”之首。天皇寺建于明代,鼎盛于清朝,山門坐北向南。據說天皇寺初建時名為天王寺,增建玉皇殿后,才更名為天皇寺。天皇寺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故事、詩、楹聯。幾百年來,天皇寺幾經災難,數度廢興,改革開放后逐步恢復重建。先后落成觀音殿、祖師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寶殿、牌坊等。寺廟建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顛上,視野十分開闊,是登高眺望的好地方。這里秋來稻香四溢,春回金色遍野。鳥瞰越西壩子,波光閃爍的越西河水,蜿蜒…[詳細]
    白竹園寺國家森林公園
      白竹園寺風景區(qū)是省級森林公園,位于棗陽市北45公里處,屬桐柏山脈,是以佛教文化為主體,集山、林、石、寺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景點概況景區(qū)內森林覆蓋率達88%,青松翠竹,芳草鮮美,林相林貌,秀麗動人。山險峰奇,溝壑縱橫。仰而望山,山高且陡,直插云霄,素有天然屏障之稱;俯耳聽泉,流水似古琴之聲,幽雅而娓娓動聽。環(huán)視大地品類之盛,千峽萬谷,風景優(yōu)美,望之蔚然而深秀;步入-,蟲魚草木,風云鳥獸,變幻無窮,四時之景,無不可愛。真可謂:三春花滿香如海,深冬冰雪秀孤松。春風駘蕩,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水質清新。境內古剎、觀音洞美妙之極,“竹園禪林”寺院隱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因“天效其靈,地呈其瑞”,前環(huán)后鎮(zhèn)…[詳細]
    澄邁永慶寺(永慶文化旅游景區(qū))
      永慶寺始建于北宋時期,為古代“澄邁八景”之一,是海南歷史上有名的禪林圣地。重建的永慶寺,位于海南老城經濟開發(fā)區(qū)盈濱半島西側,三面環(huán)海,為現今瓊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構建了海南“南有南山寺,北有永慶寺”的佛教格局。度假區(qū)內還設有海上摩托艇等海上競技游樂項目,建有多家高級星級酒店。地址:?谑谐芜~縣老城區(qū)盈濱半島交通1)公交:海口旅游6線;或從?诔顺鲎廛囍边_。2)自駕:沿海口濱海大道西行到底,即可抵達:或沿?谀虾4蟮牢餍校诔芜~老城外路口右轉即可。開放時間:全天門票(永慶寺):50/人(優(yōu)惠期間收25/人)…[詳細]
    康隆寺
      康隆寺位于肅南康樂鄉(xiāng)大草灘村塔爾溝(大冰峽)境內。建于清康熙(1662)年間,迄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裕固族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康隆寺最早屬青海塔爾寺管轄,后來又歸青海果茫寺(廣惠寺)管轄。寺院坐西北,面東南,這里林壑崎嶇,草木茂盛,山花爭妍,河對岸松柏蒼蔥,似一座天然秀麗的屏風,山腳下清撤的河水彎彎曲曲瀉玉噴銀,林澗花香鳥語,幽雅清靜,是一塊清靜極樂之地。寺院有二層歇山屋頂,有漢藏特色的宮殿式大經堂三座,內有通天柱,共81間,居巴扎倉和措扎倉“三大”建筑。大經堂內四間小經堂,可容五百僧眾誦經,還有0樓、藏經樓、瑪尼轉輪,廣普茶房,還有裕固族大頭目,主持-伍嘉堪布的衙門和艾羅千戶的辦事…[詳細]
    順德寶林寺
      據說:“未有順德,先有寶林;考之志乘云:其先海濱一孤寺,始建于五代之南漢殤帝光天一年(公元942年),歷今千余年。如今太平山西麓的寶林寺是1996年易地重建的,它左環(huán)德勝河,右臨舊寨和清云雙塔,占地十二萬平方米主體殿閣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古樸莊嚴。拾級而上,有山門,分列兩旁有哼哈二將,天王殿、鼓樓、鐘樓、九龍壁、齋堂、客堂、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羅漢堂、碑廊、僧舍、藏經閣……一座比之原址更為壯麗的佛教叢林成為順德乃至佛山的人文景觀。登臨回首,人間繁華盡收眼底。寶林寺傳承法統,是屬臨濟宗,寶林寺的誕生,則奠定了寶林寺在嶺南佛教史上的地位。原順德寶林寺位于順德大良鎮(zhèn)南門外鳳山南麓…[詳細]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坐落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趙州和尚)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這里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云志宣禪師主持法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