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文廟位于江蘇省蘇州市人民路南隅。
蘇州文廟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任蘇州郡守時創(chuàng)建的,經歷代增修擴建,占地極廣,屋宇甚眾。根據《吳縣志》記載,南宋淳祐年間即有屋宇二百十三間,現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大成殿西闊七間,進深四間,重檐廡殿頂,殿前有寬敞的月臺,宏偉壯觀。蘇州文廟現辟為碑刻博物館,內有四大宋代碑刻:地理圖碑、天文圖碑、帝王紹運圖碑和平江圖碑,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地理圖碑”的大小與天文圖碑相近,碑端正中榜題陽刻隸書“地理圖”三個字。碑刻繪了中國宋代的地形圖,分上圖、下文兩部分,分別為1.24米和0.49米。上部的地形圖,采用了線條和形象圖形相結合的中國傳統(tǒng)地圖繪制法,對中國大陸的山脈、河流、森林、長城,以及各路、府、州、軍的地理位置等,都刻畫得十分清晰,歷歷在目。碑下部的36行、645字釋文,大致記述了自夏禹至宋的歷代版圖變遷情況。此圖與中國現代地形圖相對照,除海岸線出入較大、黃河、長江的發(fā)源地不清外,其余則大體相符,它與西安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三幅全國性地圖。“天文圖碑”高1.90米,寬1.08米,是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刻制的。碑端正中榜題陽刻隸書“天文圖”三字。碑分上下兩部分,分別為90和70厘米,上部是圓形全天星象圖,下部為解釋文字。星圖以天球北極為中心,用三個同心圓(北極恒顯圖、天球赤道、南極恒隱圈)加上相距不等的二十八宿宿度線來表示,共繪刻280個星座、1343顆恒星。根據《元史》記載,宋朝曾在景祐、皇祐、元豐、崇寧年間進行過四次星象觀測,此星圖即根據元豐年間(1078-1085年)的觀測結果繪制的。下部的解釋文字正文41行、2140字,簡要敘述了天體、地球、北極、南極、赤道、日月星辰和日食、月食的成因及當時所知的天文學知識,反映了中國古代天文學所具有的水平。世界天文學界對此圖評價甚高,是舉世公認的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圖,在世界古代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帝王紹運圖碑”高1.83米、寬1米,比前兩碑略小,碑端正中榜題“帝王紹運碑”五字,為陽刻隸書,與天文圖碑、地理圖碑的體例完全一致,顯出一人之手。碑刻畫了中國古代帝王世系表,分上圖、下文兩部分。上部以圖表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自黃帝、顓帝、帝嚳、堯、舜五帝開始,經夏、商、周、秦、漢直至隋、唐、大宋宋理親為止,共十三個朝代、247個帝號,這是被視為“正統(tǒng)”的王朝;左路為秦六國、五代僭偽;右路為春秋十二國、“東晉夷狄雜處中夏”(五胡十六國);左右對稱,以補中路“正世”之不足,把中國四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名、帝號,在圖表中排列得十分詳盡清楚。下部有解釋文字36行、550字,內容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對“自五帝以降,迄于國朝,凡一百九十五君,歷三千五百余年”的歷史中“世道之理亂、王統(tǒng)之離合”,作了簡要的評述;第二節(jié),是對宋太祖創(chuàng)業(yè)維艱的追思;第三節(jié)是對整個歷史所發(fā)的“自古及今,治不能十一,而亂常八九”的感慨。此圖碑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史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天文圖碑、地理圖碑、帝王紹運圖碑三碑,是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由黃裳繪制,由當時任浙西路提點刑獄之職的王致遠在淳祐七年(1247年)摹刻的。
“平江圖碑”高2.76米,寬1.45米,較前面三碑都大,碑額刻古樸的雙龍搶珠紋飾,正中隸體陰刻“平江圖”三字。此碑為整塊青石,額、圖通體相連,刻于南宋紹定二年(1229年)。碑上端刻有平江府城的全圖,圖上將整個蘇州城的城市布局、面貌、主要建筑官署、寺觀、廟宇、園林、商行、書院、庫房第宅的分布及山脈、河流、湖泊、橋梁等詳細地刻畫了出來。圖上河道如經如緯數以百計,共長約82公里;橋梁359座,充分反映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城特色。圖上記載的寺觀廟宇有50多個,古塔12座,跨街樓坊65座是中國現存歷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圖,為研究宋代蘇州城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01年蘇州文廟作為明代的古建筑,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與蘇州文廟內宋代石刻合并為“蘇州文廟及石刻”。
景點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區(qū)人民路635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