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歷來崇敬清官,民國時,醴陵縣境有9處包公廟。冷水包公廟是市內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明代建筑,F(xiàn)存包公廟,位于栗山壩鎮(zhèn)冷水村,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維修。1928年,主殿部分損毀。1985年,當?shù)厝罕娂Y,按原貌修復。
廟座北朝南。主殿為磚木石結構,硬山式頂,門兩旁有對聯(lián):“孝于親,忠于君,勞心于國,施惠于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猶思賢宰輔;冤則雪,訟則解,弊政則除,-則賅,威名傳萬代,當年共頌話閻羅”。
戲臺面積約50平方米,歇山式頂,翼角鳳狀上翹,藻井與梁、木方均繪彩龍。戲臺與主殿間為庭院,中有石板過道,兩側走廊相連。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