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圍山景區(qū)位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帶。山勢磋峨高聳,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環(huán)繞而行,古稱“屈圍”,今稱“崛圍”。崛圍山山巒疊翠,郁郁蔥蔥,宛如翻卷著的茫茫綠海,四季景色各異。尤其是秋菊綻黃、白露結(jié)霜的晚秋季節(jié),巨石罅巖、灌木叢中,遍布著紫中透紅的片片紅葉,坡、梁、溝、岔間卷起了層層的紅色浪濤,漫山遍野,煞是好看!搬葒t葉”是舊陽曲八景之一。
山巔南坡有古剎多福寺,始建于唐貞元二年(786),明洪武年間(1368——1398)重建,一直是“高僧修真慕道之棲止”,“晉藩諸王之善場”,歷代名人逸士的游蹤之地。寺為三進院,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頭進院主建筑是大雄寶殿,重檐歇山頂。面寬七間,四周圍廊。殿內(nèi)供三身佛,有4尊菩薩脅待,還有金剛護衛(wèi)。山墻有明代立粉貼金彩繪的佛傳故事84幅,幅間用自然景物相銜接,構(gòu)思奇特,技法嫻熟,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二進院的藏經(jīng)樓下堅一石碑,上鐫“傅山讀書處”,是一間磚券窯洞,洞外壁有先生墨跡。東側(cè)即紅葉洞,都是先生著書行醫(yī)的地方。后人將他的著述匯集成冊,名曰《霜紅龕集》即指此。順石級盤旋而上即三進院,1994年重建了千佛殿,新塑佛像千余尊,恢復(fù)了東西配殿,培植了傳統(tǒng)景觀——牡丹。寺內(nèi)有古建筑多座。石碑十數(shù)通,還有“龍入穴”而成的水井等,掩蓋在紅墻碧瓦間,寬猛相濟,十分得體。
寺東南方有山巖,巖下即“珍珠坡”,原是僧人擔水和信士禮佛的巖石古道,F(xiàn)砌成340多級石磴,是游人從山下登坡游山的最佳路線。上坡攀登到山巖頂,有六角七層舍利風水寶塔,站在塔基上東望,晉陽大地盡收眼底;西眺,古松蒼相分列南北山坡,“南松北柏”是崛圍奇觀之一。松林中有傅山隱居的“七松庵”。一對青年男女不屈從封建禮教而跳崖身亡的“合抱柏”等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山坡有土堂村,村西山崖腰間有凈土大佛寺。據(jù)碑文記載,漢時土山崩裂,裂陷成洞,洞內(nèi)土丘形似佛,高可10丈。傳為“山崩佛現(xiàn)”,乃“凈土之因緣”,因名。寺始建于北齊,金泰和五年(1205)重建,分前后兩院。前院主建筑大佛閣東西向,單坡二層重檐歇山頂樓閣,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建的,沒有勾欄,登閣可參觀大佛的全方位。入閣進洞,洞深25米,寬7米,前部石碑林立,后部是石胎泥塑大佛,高10余米,稱“土堂大佛”,也是八景之一。后院是四合院建筑,南北向,主殿塑三身佛,配殿是十八羅漢朝觀音,十大閻王朝地藏,有塑像30余尊,系明清作品。院內(nèi)殘存三棵古柏,虬枝亂舞,長勢奇特,叫怪柏”、“神柏”。也是八景之一。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區(qū)柴村鎮(zhèn)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帶,距太原市區(qū)24公里。
類型:森林山
游玩時間:建議5-6小時
電話:0351-3923530
開放時間:
夏季8:30-17:30;冬季9:00-17:00
門票信息:
崛圍山免費,多福寺20元。停車10元,60歲以上老人免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