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屯隸屬灌陽鎮(zhèn)仁義村委,距仁義村委1公里;距灌陽鎮(zhèn)5公里。轄區(qū)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共有村民580人左右,共175戶;其中常住人口約400人,外出務工約180人。全村有耕地面積大約300畝,林地面積約3600畝。村內經(jīng)濟來源主要是外出務工和種植水稻,人均年收入約3000元。
唐家屯位于都龐嶺山腳下,地理位置優(yōu)越。村落背靠都龐嶺,覆面灌江,玉帶(水系)繞城,背山面水,負陰抱陽,自然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古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建筑大多順應山勢,依山而建,構筑了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景觀。村內山地,平原各司其職。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林地面積約3600畝,其余為水田。從整體看,北高南低。周圍群山環(huán)繞,村落建在山坡之上,屬于山地風貌,建筑依山而建,與以丘陵、沖積平原為主的地貌特征良好結合。村內土地成土母質,因地質變化復雜而多樣化;其中石灰?guī)r母質和洪積物、沖積物母質等占絕大多數(shù),又加上氣候、地形、植被及人為作用等因素的影響,全村分布有不少紅土母質、洪積母質、砂頁巖母質等水稻土,紅壤、石灰?guī)r土等旱地土,及紅黃壤、石灰?guī)r林地荒山土,等多種土壤類型,土地較為平坦,適宜栽種水稻。
村內土地布局規(guī)劃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居住用地為主,布局較為規(guī)整。用地可以細分為:居地用地,文物古跡用地,道路用地,農(nóng)林用地,水域,墓地。
唐家屯古居居后靠青山,村前是一片開闊的田園美景,灌江河如玉帶般圍繞古村前流淌而過,村中千年古樟和古銀杏交相輝映。灌江流水等構成了“山似屏風水似城,池為新月堤為帶”的整體空間布局,給人和諧自然、怡情舒展的感受。古村背靠都龐嶺,腹面灌江,灌江兩岸以柳樹為堤岸,形似玉帶,北側有池塘形似新月,古村四角有四門樓,形成的山水格局。經(jīng)先輩精心規(guī)劃經(jīng)營,古建筑群房宅整肅,巷道平整,河堤、祠宇、古井布局合理,蔚為壯觀。
建筑群體均為磚石木構,一律下砌花崗石,上砌斗磚;室內鋪砌青石地面。巷道規(guī)劃齊整,永道暢通。房宅梯比鱗次,高低有序。內部木構建筑,梁柱粗大,梁樘均為雙臺梁,雕刻明窗,采光性強。宅內布局,一般為一、二進。廳堂側舍,因地取勢,分布合理,高大宏麗。明代居宅建筑結構的特征,外墻多為五垛山字墻,內廳正梁作拱曲行,柱基為木墩,并多雕飾成垂蓮或仰蓮狀,穿拱挑沿,一般不設雀替撐供,窗愣雕飾,古仆精致。其中,以唐氏祠堂最為最典型,
唐氏宗祠前的門聯(lián)-:“山似屏風水似城,池為新月堤為帶”十四個篆體大字熠熠生輝,意蘊錦長,靜靜地向世人昭示著這個家庭締造時的輝煌與榮光。
信息來源:灌陽縣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