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在戶縣縣城南20公里的終南山上,最高峰海拔1766.4米,地處潭峪河、抱峪溝、竹峪與皂峪溝腦之間,屬石井鎮(zhèn)地界。據(jù)民國二十二年吳繼祖《重修戶縣志》載:“山凡四項,頂皆有廟,其絕頂為靈官殿,下為靈云塔,其上為中殿,有玉井池,再上為三殿,有虎刨泉,其右為佛洞,有石膽崖。再上為后殿,西為銀銅溝,形勢陡絕,殿上逾溝而上為南天門。相傳山下為純空,有佛洞燃火,其煙每至三層殿出。”
九華山,峰巒陡峭峻拔,山石千姿百態(tài)。今考山的南端相繼高起了九峰,故名九華山。又有小西岳之美稱。山上寺廟原仿安徽青陽縣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廟中供奉著地藏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山下阿姑泉處有彌陀寺,至今香火不斷,廟會興盛。
據(jù)石碑記載得知,先有九華山之廟,后有彌陀寺之建。而彌陀寺的一尊石雕佛像銀盆似的圓臉,專家鑒定師唐代文物。有此推知,九華山廟宇之創(chuàng)建當在隋唐之際。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之前,有四川成都高僧義公和尚住錫布教,徒眾甚多。
據(jù)現(xiàn)存兩塊石碑記載:“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修建三重殿,”“嘉慶十二年,住僧廣東,募化十方兩翻修之。重修靈官殿!苯衲臧l(fā)掘出了一塊殘碑,亦為翻修山廟之石碑,只是沒有年月可考。歷經(jīng)磨難,毀建多次。民國十年,寺廟被縣內(nèi)駐軍拆毀。民國二十二年重修上殿一座,“文革”中山寺又遭嚴重破壞,上殿、中殿被拆,玉皇樓等被毀,千年古松被伐,明代鐵鐘被砸,從湖北傳來的大型錫香爐。蠟筒供具一套被毀。
現(xiàn)存石碑兩通:清乾隆五十八年《重修三重殿碑》,高1.82米,寬0.67米,厚0.1米;嘉慶十三年《萬古不朽碑》,高1.02米,寬0.55米,厚0.08米;又有嘉慶十三年和嘉慶十六年分別鑄造的香爐兩個。
近年來,山下各堡村民認為九華山是戶縣名山名寺,尤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革命烈士趙延平(康行)同志地下活動時的地址,因此集資捐物出勞重建廟宇數(shù)間,恢復了不少景點,舊貌再現(xiàn),朝山進香及登山旅游者日漸增多。昔日九華山今又成為戶縣風景名勝區(qū),更加壯觀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