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大屋是清代廣州首富潘振承及其族人在河南(今海珠區(qū))龍溪鄉(xiāng)的故居。潘氏一族從清代中葉的乾隆至道光(1736-1850)的一百多年間在廣州十三行開設同文行、同孚行,經營對外貿易,曾富甲一方,財雄勢大,且熱心文化教育與公益事業(yè),科舉功名鼎盛,名人輩出。潘振承、潘有為、潘有度和潘正煒是其中的佼佼者。
潘家大屋原是龍溪鄉(xiāng)潘家花園的一部分。潘家花園是潘振承自閩入粵,在廣州河南開村建祠后,復經其子孫有度、孫有為、孫正煒等于一百多年間陸續(xù)擴建而成。其范圍包括現在的龍溪首約、龍溪新街、棲柵街、潘家祠道等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300米、總面積約18公頃的地塊。園內以一口大方塘為中心,沿塘建有潘家大屋、六松園、南雪巢、看篆樓、漱石山房、義松堂、南墅、黎齋、清華池館、聽樓等十多所樓堂館舍,形成了一組組各具特色的庭園,其間臨河水榭,倚嶂樓臺,綠樹婆娑,花香四溢,不失為一代名園,曾極盡一時之盛?上q月滄桑,今日此園除仍存留大半間潘家大屋為其后人居住外,其余已變成馬路高樓與巷陌民房而不復存在了。
潘家大屋位于同福西路龍慶北街2號,坐北朝南,約建于19世紀中葉,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整座大屋深約77米、寬約25米,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分為三開間五進,東西兩側為臥室、偏廳、客廳、廚房等,中軸為廳堂,由前至后依次為頭門、二門、祠堂、老太太廳、神廳。各門廳之間都有天井相隔,以利于通風采光。屋內還設有兩條青云巷。整座建筑為磚木石結構,用料講究,裝飾華麗。周圍墻壁是水磨青磚石腳,正門以花崗巖石作框,以硬木作門;廳堂為中式屋頂,西式吊架,窗裝彩色刻花玻璃,融合中西的建筑風格。大屋西側已于20世紀初被征用改建,現今只存中軸和東側兩部分,面積約1900平方米,但經百年風雨侵襲,已顯得十分殘舊。
潘正煒(1791-1850),字季彤,號榆庭,潘振承孫,潘有度四子。他繼承兩代家業(yè)后,又以潘紹光名義開設同孚行,業(yè)務更為發(fā)展,是潘氏生意貿易最為鼎盛時期,仍居于十三行領袖地位,被外商尊稱為潘啟官三世。有資料統(tǒng)計,當時其家財約值1億法郎,在華北的資產還未計在內。 潘正煒既為豪商巨賈,但仍沿襲潘氏急公好義、樂助善舉、周濟貧困和報效國家的家風。據不完整統(tǒng)計…… 潘正煒詳細信息++
潘振承(1714~1788),字遜賢,號文巖,又名啟。原籍福建漳州龍溪鄉(xiāng),后遷居廣州河南龍溪鄉(xiāng)(今屬海珠區(qū)南華西街),為潘氏人粵寄籍的始祖。 潘振承壯年從事外貿,販賣絲茶,頗有盈利。18世紀40年代,在廣州十三行開設同文行,業(yè)務頗為興旺。后又聯(lián)合其他9家行商設立外洋行,憑借他的手腕和財富,居行商首領地位近30年。同文行幾乎壟斷了與英商的生絲貿易。他設立…… 潘振承詳細信息++
潘有度(1755-1820),字憲臣,號應尚,又號容谷。潘振承四子。他幼年兼承家學,飽讀詩書,長成后繼承父業(yè),主理潘家同文行業(yè)務。由于深諳對外貿易之道,博得官府信任,贊其“洋務最為熟練”,業(yè)務續(xù)有發(fā)展。其后,十三行總商曾一度易人,但不久他又憑藉外貿家聲譽與個人才干而再次出任,被在華外商尊稱為“潘啟官二世”,呼名:Puankhequa.II。后來他又開設同孚行…… 潘有度詳細信息++
潘有為(1743-1821),字卓臣,號應麟,又號毅堂。潘振承次子。他不侍父營商而選取入仕之途。他博學多才,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考中舉人,越兩年考取進士,授職內閣中書,參與編纂《四庫全書》。唯他性情耿介,不事權貴,居京官十七年從未升遷。后受父命丁憂回鄉(xiāng),從此不復出仕,退閑林下,潛心砌著。他師事翁方綱,為其入室弟子,詩書俱能,畫善設色花卉,詩與當時名士張…… 潘有為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