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祠位于花橋村2組,距普嶺鄉(xiāng)2.5公里。據花橋村村委會主任李榮國介紹,張氏祠是張氏族人修建,在該村,姓張的人家占了80%的比例,故一直以來,張氏祠就成為了村民的活動中心。每逢村里開展活動,如村民大會、放電影、唱戲,都在張氏祠內進行。村里的張姓人家每年都要在祠堂舉行鄉(xiāng)友聯誼會,今年3月,村里人還捐款對祠堂進行了維修。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嶺完小設在張氏祠,那時不僅有小學還有初中,村里的學生基本都是在張氏祠接受的啟蒙教育,此地不僅成為很多村民跳出“農門”的跳板,而且還培養(yǎng)出一批杰出人才,熊貓專家張和民就是其中的代表。
根據營山縣文管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張氏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坐東北朝西南,由山門、戲樓、正房和左右?guī)拷M成,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積522平方米。祠堂內有0、戲臺。過去祠堂的正門前有“張氏宗祠”的門牌,戲樓和廂房天花板上均有彩繪,是三國故事圖案,可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
如今的張氏祠仍然發(fā)揮著學校的作用,只不過從完小變成了村小,僅設有幼兒園、一年級和五年級總共3個班。教書的張榮中是本村人,已在張氏祠呆了20多個春秋。李榮國說,祠堂改成學校后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除了學校的老師外,其他人都不允許在里面居住。
張氏祠是花橋村的村史,如何守望與傳承這座祠堂,仍是村民共同思考的問題。
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