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洞真觀是一座古建筑,為宋明清三朝所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五峰山鎮(zhèn),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洞真觀,金代泰和年間(1201~1208年)由全真教道士邱志園、范志明創(chuàng)建。邱、范歿后,同業(yè)王志深、李志清增筑之,鑿池引泉,初具規(guī)模,官名為“洞真觀”。元代宮廷封道觀為“護國神虛宮”。明萬歷皇帝賜名“隆壽宮”,敕建“保國隆壽宮石坊”,并頒發(fā)《道藏》經一部480函。至此,洞真觀進入鼎盛時期,“樓殿巋崇,金碧輝熒”。清代以來,漸趨衰敗。
該觀坐北朝南,各殿依次建在同一中軸線上。大門在南,為木質牌坊,四柱三樓式。門內架石橋,名曰“更雞橋”。橋北是玉皇殿。殿內塑玉皇大帝像,頭戴九旒冕冠,兩側侍者各四,手持槍、刀、火、旗。殿前右側為龍王殿,明正統(tǒng)十三年(1518年)重修;殿內有泉,門外兩側刻楹聯(lián):“一派水聲流不盡,四圍山勢欲飛來。”左側為“虎神殿”,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修建。玉皇殿院內古柏眾多,濃蔭蔽日,其中13株尤勝,俗稱“十三太!薄5顤|院外,有建觀之初所植銀杏一株,樹干挺拔,高達30米,胸圍6.5米,冠幅近40米,枝葉繁茂,禽鳥啁啾。樹東有泉,名“清泠泉”,泉上有聽泉臺,臺上筑“清泠亭”,因在志仙峰前,又稱“志仙亭”,上刻對聯(lián)兩副,其一聯(lián)曰:“到此息塵慮,對之清客心!
北出玉皇殿,拾級而上便是“娘娘廟”,祀碧霞元君。娘娘廟后為“真武廟”,廟內原祀北方玄武七宿,其對聯(lián)曰:“一柄皂旗遮日月,七星寶劍照乾坤!背稣嫖鋸R,最北端寬廣的石級上昔日有三元殿,亦名三元宮,內祀天、地、水三神。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山東布政使朱錫爵題寫門額“靈照三界”。殿左側有觀音堂、呂祖廟、青帝宮,今僅存青帝宮。
主要作品
觀中古碑林立,金、元、明、清各代皆有,其中尤以元初定宗二年(1247年)《真靜崔先生畫像贊》碑最為著名。崔先生,名道演,字玄甫,號真靜,金代人,是位亦儒亦道棄仕途厭名利的隱士,原在蒙古哲里木東境“金山昊天觀”,金貞年間,南下寓居五峰山,與當時文人相交密切,頗有名氣,金興定五年(1221年)卒。此碑為后人紀念他而立,正面碑顏鐫“真靜崔先生畫像贊”八字,篆書。碑身是沈士元單線條刻畫的崔道演盤膝坐像,畫像上端勒有金元詩人元好問、劉祁、杜仁杰的像贊詩各一首,字體分別為籀、篆、隸。碑陰鐫刻杜仁杰撰文、高?書寫的《真靜崔先生小傳》。此碑作品出自各名家之手,詩、書、畫、刻俱佳,為歷代金石家所著錄。此外,杜仁杰的詩碑也保存于觀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