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可謂古井博物館,在建水的古老街巷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古井的身影。最有名的是大板井,井在西南城墻外,是城區(qū)口徑最大的水井。--要在城區(qū)尋找古井,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只要沿著古巷里人們擔水時留在地上的水滴走,總能找到一口口古井。 --此外,建水古城內(nèi)還有龍井、紅井、諸葛井、涌蓮井、永寧井等。其中既有單眼井,又有雙眼、三眼、四眼井,這是別的地方很少能見到的。 用時參考20分鐘【古城內(nèi)交通】古城內(nèi)可……[詳細] |
團山村歷史上曾是彝族人的居住地。團山至今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紀滇南鄉(xiāng)村的特色風貌與社會人文環(huán)境,村中現(xiàn)存的古建筑由傳統(tǒng)的漢族青磚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漢彝結(jié)合的瓦檐土掌房三類建筑組成。以“完整保存19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tài)村落”和擁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深厚底蘊而入選2006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chǎn)名錄。團山民居的布局和裝飾與江南民居有相似之處。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東,屋面為青瓦,白灰粉飾外墻,青磚作墻……[詳細] |
為提升建水古城旅游文化內(nèi)容,弘揚百年米軌鐵路輝煌,由建水縣和昆明鐵路局共同實施的建水至團山民居米軌旅游觀光專列于2015年5月1日正式開通試運營。 1915年5月1日,個碧石鐵路開工。個碧石鐵路也稱個碧臨屏鐵路,是連接滇越鐵路的重要路段,是中國最早的民營鐵路之一,原為寸軌鐵路,1970年經(jīng)過改建后從寸軌轉(zhuǎn)變成米軌,個碧石鐵路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了。 一百年后,建水至團山的旅游小火車開通,百年夢想……[詳細] |
建水學政考棚AAAA 建水學政考棚,也稱提督學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長官提督學院定期到此集中滇南臨安、元江、開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區(qū))四府學子舉行院試的場所。其明代舊址在府城西北,清康熙年間移至城東南隅,光緒年間遷建于今址?寂镒背,面寬40余米,縱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房舍整齊對稱,共百余間。整個建筑以甬道為中軸線,形成六進院落。其中,一進院為鼓廳、號門,二進院為龍門,三進院設有東西文場,……[詳細] |
文筆塔坐落于建水城西南四公里拜佛山頂。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造型奇特,式樣別致,在中外塔林中別具一格,因形如文筆而得名。塔呈八面體,塔體為青石砌成的實心石塔,下部呈四方八棱形、中部方形,頂端呈扁狀。塔身不分級,通體無檐,無裝飾,只可分為塔基、塔體和塔頂3個部分。塔基周長與塔高相等,塔基周長31.4米,塔高31.4米,為圓周率數(shù)值。塔身由底向上逐漸收縮,頂部較小,長條狀,似筆頭。遠遠望去,凌……[詳細] |
團山民居AAAA 團山民居團山民居位于建水縣西莊鎮(zhèn)團山村,距縣城13公里,是建水的歷史文化資源景點之一。團山張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1390~1406)由江西僥州府鄱陽縣貿(mào)易入滇,定居團山,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大家族。清光緒年間,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門,到個舊開發(fā)礦業(yè),掙得錢財,便回鄉(xiāng)建蓋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輝耀門庭,F(xiàn)保存完好的傳統(tǒng)民居有15處。古建筑7處,包括寨門3座、寺廟3座、宗祠1座?傉嫉孛娣e18384.5平……[詳細] |
建水古井建水古井散落在古城各大街小巷,既有單眼井,也有二眼、三眼、四眼相連并存的,甚至還有十二眼井。一般來說,多眼井的井口是連環(huán)的,也有獨立的。它們是如此的奇特,如此地讓人思之悠然。最有名的大板井,它“水味之美,冠甲全滇”,有“滇南第一井”之說。在《云南通志》里對它的水味是這樣描述的:“水潔味甘,供全城之飲!庇么蟀寰_水泡茶,茶水清亮不發(fā)黃,聞起來清香四溢,喝起來唇齒馨香;因為大板井水挑回家放在……[詳細] |
廣慈湖冬日的建水廣慈湖,碧藍的湖水映襯著湖畔寬敞的建水大道,高聳的現(xiàn)代建筑,以及湛藍的天空、盛開的小花,構(gòu)成了一幅別致的美景![詳細]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明清兩代為臨安府,是滇南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明代文人謝肇撰寫的《滇略》一書中稱臨安之繁華富庶甲于滇中。故民間有金臨安、銀大理之說,金臨安茶苑以此而命名。金臨安茶苑位于滇南大觀園——朱家花園的百年商號“朱恒泰”商鋪舊址。茶苑內(nèi)環(huán)境清新、古樸、典雅,洋溢著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茶苑每晚舉行建水民間小調(diào)、少數(shù)民族舞蹈表演、民族器樂演奏、功夫茶藝表演。也可按琴……[詳細] |
在建水古城內(nèi)的建新街,有一組規(guī)模寵大的清代民居建筑,這就是有“滇南大觀園”之譽的朱家花園。朱家花園是清末富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前后歷經(jīng)約30年,于宣統(tǒng)年間終于落成。該建筑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并列聯(lián)排組合式居民建筑群體。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整組建筑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美高……[詳細] |
建水朱家花園AAAA 建水朱家花園景區(qū)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未光緒年間朱氏族人耗時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歷史私家毫宅,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間,天井42個。其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置,為當?shù)亍叭g六耳三間廳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tǒng)民居并列聯(lián)排,又變通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體,主體建筑分為內(nèi)宅院、宗祠、后花園。宅院內(nèi)宗祠、繡縷、商鋪、水……[詳細] |
指林寺位于建水縣城建中路(現(xiàn)臨安路)西段,文廟以西,被譽為“臨安首寺”。民間素有“先有指林寺,后有臨安城”(建水古稱臨安)的說法。據(jù)碑刻記載,早在宋代大理國統(tǒng)治此地時期,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常見一只鹿出沒其間。一天,有人逐鹿至林中,鹿忽不知去向,只有一異人前來,指著森林對眾人說:“鹿居此久矣,汝輩為何取它?”言畢,亦復不見。眾人皆驚詫,以為遇到神人仙鹿,便立小廟,繪塑神像以祀。許愿求神者認為靈驗……[詳細] |
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是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處,橫跨瀘江與塌沖河交匯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雙龍橋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瀘江與塌沖河上,因兩河蜿蜒如龍,故而得名,俗稱“十七孔橋”,是一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長148米,寬3-8米,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被認為是云南省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中建有三座飛檐式……[詳細] |
建水文廟AAAA 始建于元代,規(guī)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的云南建水文廟,以廟為學,是開啟建水教育先河,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學功能的禮儀性建筑。其祭孔儀式分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歷史場面與地方特色結(jié)合起來。內(nèi)有一殿、二廡、二堂、二閣、三祠、八坊,相互對稱,矗立于蒼松翠柏之中。廟內(nèi)有一個橢圓形大池塘,名叫“學!。正殿先師廟,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約萬斤,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兩根……[詳細] |
朝陽樓城門占地2312平方米,城墻從南至北長77米,從東至西寬26米。城門依地勢筑于高岸,樓閣又起于兩丈多高用磚石鑲砌的門洞之上,樓層高24米,為三重檐歇山頂。檐角飛翹、畫棟雕梁、巍峨挺拔、氣勢雄偉。三樓屋檐下懸掛著“飛霞流云”、“雄鎮(zhèn)東南”的巨字匾額,是唯一幸存的清代四大榜書之一。檐角掛有銅鈴,每當秋風送爽,鈴聲在清風中清脆悅耳。春夏之間,萬千筑巢于檐下的紫燕繞樓飛鳴,呢喃之聲不絕于耳,景致蔚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