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閣位于榆次區(qū)南關,俗稱南閣,原名玉皇閣。1469年(明成化五年)建,1604年(明萬歷三十二年)榆次知縣史記事更名為清虛閣。1916年(民國5年)、1952年、1982年和1990年均有修繕。1989年,由榆次市政府撥款60萬元重修擴建,1990年竣二正。1999年被世界文化歷史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2000年全球最精美的100處歷史建筑之一。閣系純木質結構,坐南朝北,獨立街心,二層樓、三重檐,……[詳細]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是經(jīng)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批準創(chuàng)辦的山西首家國家級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3100多平方米。館內收集陳列有瓷器、錢幣、家具、字畫、服飾、鼻煙壺、茶具、酒具、民間工藝品、石藝、根雕、石木磚三雕十一個文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數(shù)量近萬件,可謂琳瑯滿目、異彩紛呈。它較好地展現(xiàn)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幾千年的發(fā)展軌跡。很多藏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代表著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特色……[詳細] |
位于榆次市市區(qū)以東的貓兒嶺上。古墓葬密集地分布在南北長2700米,東西寬1500米的范圍內。這一古墓群,如實地記載著榆次地區(qū)兩千年來的社會發(fā)展史。歷年來,貓兒嶺先后出土春秋、戰(zhàn)國、秦、漢、唐、宋等歷史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其中以戰(zhàn)國時墓葬最多。這一地區(qū)的戰(zhàn)國墓葬,形制大多為土坑堅穴墓;佣急容^深,有深四、五米的,也有深八、九米的。這些葬具、棺槨都已腐朽,出土的隨葬品比較豐富,有陶……[詳細] |
山西梅苑南山滑雪場位于晉中市太谷縣郭堡水庫旁著名的梅苑山莊度假村,距太原市小店(濱河東路)高速收費站46公里,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是集滑雪、滑草、滑道、滑翔、滑水為一體的四季戶外動感旅游場所;﹫鲋苓叿鍘n疊嶂,森林茂密;藍天、白云、碧水、群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四季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是一處適宜休閑、度假、旅游的絕佳風水寶地;﹫鏊诘嘏徧L高速,距108國道20公里;由省城太原快速黃金……[詳細] |
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AAA 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太谷縣城內上觀巷原系太谷破落紳士孟廣譽的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完成于咸豐年間。民國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萬銀元購得,略加修繕。1934年蔣介石到此地居住時,重新油漆彩繪,添增陳設。保存較為完好,F(xiàn)有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臺院、墨莊院、西花園及部分殘損的東花園,均保留了清中葉建筑風格。宅院坐南朝北,東西寬91米,南北長69.5米,占地面積6324.5……[詳細] |
九溝風景區(qū)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薈萃,距此一公里的梁村古人類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區(qū),唐代詩人王維、溫庭筠、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均出生于景區(qū)周邊村莊。此處也是子洪口戰(zhàn)略要地,史書記載,宋代名將楊延昭的兵寨就設在九溝南一公里處的洛陽村。明末名人傅山、顧彥武等曾著詩贊美此處的秀麗景色。地處平遙古城、祁縣古城、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觀光性景點的中心地帶。風景區(qū)處于無污染源的萬畝果園區(qū)中心位置,溫度、……[詳細] |
凈信寺(第六批國保)時代:明至清地址:太谷縣東陽邑村據(jù)寺內碑記創(chuàng)建于唐開元六年(714年),原為尼庵后改僧院,經(jīng)歷代修葺擴建,現(xiàn)存為明清建筑,是太谷縣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坐北朝南,寬39米、長93米,占地3629平方米。由兩進院落組成。寺前立磚構“福”字影壁,其后為一間山門與戲臺相連。戲臺、三佛殿、毗盧殿、鐘鼓樓、配殿等數(shù)十座建筑均有年代可考,保存了明清風格。寺內中軸線上有戲臺、三佛……[詳細] |
靜升古鎮(zhèn) 靜升古鎮(zhèn)地處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丘陵地帶。東眺綿山,西望汾河,北與介休接壤,南與本縣馬和鄉(xiāng)交錯。周邊溝壑縱橫,層層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雙乳,高不露風,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產富庶。可謂占盡了祥和山色田園之“風水寶地”。 位于山西靈石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靜升鎮(zhèn),坐落在風景秀美的綿山腳下,依山傍水,一條大街橫貫東西,九溝、八堡、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錯落于小水河畔的……[詳細] |
位于山西省晉中地區(qū)靈石縣境內的張蒿村。介子推廟是為了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名士介子推而建。介廟所建處,原有母子相、母子碑。傳說母子柏所生之處是介子推母子相抱被焚死之地。介廟周圍原來環(huán)境清幽,濃蔭十里,風景秀麗,氣候溫涼。也由于這個原因,這里也被人稱為“神林”?上У氖牵1942年日本侵略者侵華時,這里的山林,廟宇均被火焚毀,現(xiàn)僅存寺廟的偏院一處,院內還存有原廟基的石墩和五通石碑……[詳細] |
回鑾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綿山鎮(zhèn)興地村據(jù)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記:原為空王靈溪寺,建于唐中年間(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禮佛至此回鑾,唐僖宗時(873——887年)改名為回鑾寺。五代末,毀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毀。金天會十一年(1133年)“仍于舊基而興新構”。現(xiàn)大殿明間脊枋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年)歲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時重建”的題記。廊下有明清碑……[詳細] |
介休后土廟(第五批國保)時代:明、清地址:介休市廟底街后土廟始建年代無考,據(jù)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記載: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見后土廟之創(chuàng)建當早于北魏,歷經(jīng)各代重修,現(xiàn)存規(guī)模為明正德年間擴建。三清觀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為明清建筑。后土廟坐北朝南,總占地919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后土廟、呂祖廟、關帝廟、土神殿等。主……[詳細] |
后溝古村AAAA 榆次后溝古村位于榆次區(qū)東趙鄉(xiāng),與壽陽縣相鄰,全村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qū)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筑接近陜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臺、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后溝古村位于晉中市榆次區(qū)東趙鄉(xiāng),與陽泉市壽陽縣交界?偯娣e1.33平方公里,現(xiàn)有居民75……[詳細] |
古稱獄族泉。在介休市區(qū)東南13公里洪山之麓。這一股源泉水質清澈,常年奔涌,它穿山越洞,灌溉著介休縣13個鄉(xiāng)87個村莊的11萬畝農田,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洪山源泉。泉清見底,游魚可數(shù),渠道縱橫如同,浮萍四季長青。洪山為綿山支脈,古稱狐歧山。洪山泉為山下泉水主源之一,秒流量1.2立方米。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有“石桐水北流而注于汾”的記載。附近山青水綠,楊柳夾岸,梯田如畫,有江南風光。源泉之上有源泉神祠,俗……[詳細] |
又叫靈石,在靈石縣舊城北門外呂祖廟內。石塊滿身孔洞,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露于地面部分高1.6米,直徑1.5米,體積約2.4立方米,用欄桿圍護。據(jù)《靈石縣志》記載,此石為隋開皇十年(590年)挖掘河槽所得。其時“文帝駕幸太原,傍汾河開道,獲得此石,石上文曰‘大道永吉’,因以為瑞,遂于其地建設縣治”。舊時附近鄉(xiāng)民視此為神石,每逢春秋佳節(jié),扶老攜幼,前來焚香膜拜,祈求平安。據(jù)有關學者……[詳細] |
俗稱石牌坊,位于和順縣城關鎮(zhèn)中和街北端。兵憲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監(jiān)察御史劉弘光,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為其老師、山東省按察司昌平兵備道副使藥濟眾所立。兵憲牌坊,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致。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為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筑。中間兩根柱子高達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后各有護柱戰(zhàn)石兩塊,戰(zhàn)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只,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