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眾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為8墩9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南—西北走向。橋長26.25米,寬1.3米,高2.18米。由東南向西北第二個橋墩上圓雕龍1條。龍身呈“S”形,龍口微張露牙,龍須卷曲呈波浪狀,龍尾粗大呈纏繞狀,龍鱗怒張,甚有氣勢。該橋雕刻手法細膩、造型生動,且結構穩(wěn)固。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和尚山高橋,建于清代,為4墩5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北—西南走向跨于馬溪河上。橋長23.12米,寬1.36米。從東北至西南的4個橋墩東南端頂部依次圓雕瑞獸獅、龍、象、龍。雕刻物線條流暢,形象生動,雕工精湛。該橋反映了當時的橋梁建筑、雕刻藝術等方面的狀況,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高閣橋,建于清代,為2墩3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北—西南走向。橋長6.59米,寬0.98米,高2.34米,橋板厚0.25米。兩個橋墩西北端頂部各有1個圓雕龍頭,龍頭呲牙,凸鼻、凸目,造型別致,雕刻粗獷。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團山堡山萬壽橋,建造于明代,為2墩3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北—西南走向。橋長6.82米,寬0.97米,高0.82米,橋板厚0.28米。兩橋墩上各有1條圓雕龍,龍頭上昂,龍尾平直。其雕刻手法細膩、造型生動。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楊灣橋,建于清代,為5墩6孔石質平板梁橋,呈東南—西北走向。橋長9.09米,寬1.33米,板厚0.36米。橋中部的3個橋墩東北端頂部各有1個圓雕龍頭,雕刻手法粗獷。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白鶴橋,建于清代,為2墩3孔石質平板梁橋,呈西北—東南走向。現(xiàn)存橋長5.8米,寬1.2米,橋板厚0.39米,F(xiàn)可見西北向東南第一個橋墩,其上圓雕龍頭1個,龍頭長1.51米,斜口呲嘴,凸鼻,凸目,浮于水中,顯得古樸蒼勁。白鶴橋結構穩(wěn)固,雕刻細膩生動。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白思橋,《瀘縣志》載:“傳清初士人白思建。舊志作白獅橋”,為7墩8孔石質平板梁橋,呈南—北走向。橋長22.9米,寬1.2米,高2米。由南向北第三、四、五個橋墩依次雕刻有獅、龍、象。獅口銜綬帶,龍張口含珠,象鼻向右彎曲。雕刻手法細膩,造型生動。該橋是瀘縣龍橋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對研究當時的橋梁建筑、雕刻技藝、交通等提供了實物資料。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惠濟橋原名七里橋,又名伏龍橋,明萬歷三年(1575)修茸,明崇禎四年(1631)重建,清嘉慶十九年(1814)修繕,道光年間改建為券拱橋。橋為石質九券拱橋,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橫跨于瀨溪河上。橋長105.6米,寬7.9米,高10.53米,每券跨度約10米,拱高7.53米,橋面微呈弧形。橋欄為“品”字形條石切成,高1.1米,寬0.3米。由東北向西南第七、八墩西側,橋面下0.5至0.9米原有高浮雕人物造像……[詳細] |
瀘縣喻寺鎮(zhèn)圓通寺,又名圓通禪林,是座木石結構的古建筑寺廟。修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萬歷三十六年(1608)重建,清光緒四年(1878)培修,2006年—2007年再次進行維修。原系三重大殿,現(xiàn)僅存前殿、中殿、右?guī)。此寺坐東南向西北,復四院布局,面積約966.5平方米。前殿為石木結構,二重檐歇山式屋頂,抬梁穿斗混合屋架,共七椽袱,前后設搭牽用四柱,面闊14米,進深8.4米,通高8米。中殿臺基……[詳細] |
沙子坪洞子山墓群(瀘縣)保護范圍:東以墓葬占地范圍外延80米至榮昌縣雙河鎮(zhèn)山南水庫為界,南、西、北均以墓葬占地范圍外延50米為界。建設控制地帶:東與保護范圍重合,南、西、北以保護范圍外延50米為界![詳細] |
瀘縣東林觀山寨遺址,位于百和鎮(zhèn)東林觀村,是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寨墻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
納溪龍橋群(納溪區(qū))保護范圍:以太平橋、九對窩橋、柿子壩橋、三定橋、大地灣橋、永鎮(zhèn)橋、下陳嘴橋、流河橋、梅子橋、鯊魚橋、王橋龍橋、高橋、羊獅咀橋、汪橋、磚房子橋、大路邊橋、洞仙橋、夾腳洞橋、橋上龍橋、沙陀子橋、盤盤田橋、久安橋等各橋體分別外延10米為界![詳細] |
納溪區(qū)金鳳寺由于歷史變遷,基于毀壞,由于新時期黨的政策開放,于1978年正式落實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教政策,使金鳳寺重見佛光。1997年4月4日,瀘納區(qū)政府辦(1997)38號文件,“納區(qū)政府研究”,原則確定將條件較好的棉花坡鄉(xiāng)的金鳳山寺、打古鎮(zhèn)普照山寺、樂登鄉(xiāng)的天仙洞寺等三座寺廟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歷史沿革瀘州市納溪區(qū)金鳳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間,是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廟位于納溪區(qū)棉花坡鎮(zhèn)金鳳村,地……[詳細] |
天仙硐物價石刻(納溪區(qū))保護范圍:石刻分布范圍向南、向北外延20米,向東、向西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
護國軍棉花坡戰(zhàn)場遺跡(納溪區(qū))1.護國軍棉花坡戰(zhàn)役指揮部舊址(陶家大院)保護范圍:西至大門石階外30米,東、南、北至建筑圍墻外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2.護國軍戰(zhàn)壕遺址保護范圍:遺址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