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光庵坐落于雄村鄉(xiāng)雄村,漸江東岸竹山西麓,清乾隆年間建,坐東朝西,中為神殿,供奉觀音菩薩,二進三開間,面闊18米,進深10米,上堂為統(tǒng)間,斜撐等木構件雕刻精美,下堂左右有廂房,大門有磚雕門罩,額刻“慈光庵”。門右為女尼生活用房,亦二進三開間,上下堂皆設廂房,后門通廚下。神殿南側靠山有女兒閣。庵為清大學士曹振鏞之姐帶發(fā)修行之所,有匾為清代黟縣胡元熙所題,歷敘建庵緣起。慈光庵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紫陽書院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時代為南宋。紫陽書院是由郡守韓補始建于南宋1246年,為全國著名書院之一的紫陽書院,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為主旨。如今,在此書院基礎上建立了歙縣中學,古代書院的書香飄流至今。紫陽書院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新州遺址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時代為新石器。遺址文化層深約2.5米,分5層,第一層為地表土,第二層為唐宋時期堆積,出土有殘碎瓷器、瓦塊等,第三層出土有陶器、石器和少量小件玉器。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有少量泥質灰陶和印紋陶,紋飾以繩紋為主。主要器類有凹圜底繩紋罐、斝、帶流罐等,罐類器物常常在口沿部位設綰。鋬石器有鏃、段石錛、斧、刀等,其中一件石刀上陰刻夔紋圖案,極為規(guī)整。第4和第5層出土遺物豐富,二層差別不……[詳細] |
文昌古道是從歙縣南鄉(xiāng)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這條古道經岔口鎮(zhèn)文山村、武陽鄉(xiāng)、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壩源村,全長6公里,路寬1.8米,一律由青石板鋪就。相傳,這條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財主為迎娶媳婦而興建。在文昌古道中有兩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嶺,即文山嶺和壩嶺,中間一條長2000多米的石板橫道,途中修建了六個路亭,供山民勞作和走親訪友歇息。文昌古道不僅是歙縣南鄉(xiāng)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還是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詳細] |
休龍古道,由安徽休寧縣城至浙江遂安縣(舊縣名,今屬淳安的一部分)龍山街。從休寧縣城至屯溪,東南行,經歙縣橫關、呈田、石門、嘯天龍(歙縣與遂安縣交界處)至浙江原遂安縣龍山街。穿過浙皖界山白際山脈主峰嘯天龍,北可望黃山市,東可觀千島湖。橫關至嘯天龍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橫關至石門段,路寬6至9尺,石門至嘯天龍段,路寬3至4.5尺。沿途地勢,由北至南,逐漸升高。嘯天龍為白際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詳細] |
光裕堂——舒氏家族的總祠堂。在傳統(tǒng)建筑中,屋之門類似于人之面。古人言“宅以門戶為冠帶”,門坊在建筑模式上代表家族的臉面,也是整棟建筑裝飾之精華所在。與在西遞看到的胡氏祠堂不同的是,舒光裕堂采用的是貼墻牌坊的形式,是徽派建筑中罕見的“牌樓門”!翱催^九都菩薩廳,再進衙門也不驚”,可見光裕堂氣勢之恢弘。而在古代,祠堂的建造充分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倫理綱常的等級理念。第一層是“恩榮”及飛龍騰飛,代表著皇恩;第……[詳細] |
新州石塔建于南宋,原名大圣菩薩寶塔,系鄉(xiāng)人為祈求后嗣捐資建造。八角七層樓閣式石塔,現(xiàn)存五層,高4.6米,每層高度不同。底層基座邊長0.6米,第二層為香火爐窟,第三層兩側鐫“佛”字,正面刻修建銘記,第四層八面刻如來神位字樣,第五層發(fā)券內為如來佛像浮雕,F(xiàn)塔頂為葫蘆形,屬近年重修所改。……[詳細] |
方文泰宅為磚木結構,口字形四合院,三間二進,樓房。樓下前進明間為門廳,兩旁廂房。后進明間為客廳,次間為臥室。樓上明間設把祖座,兩進之間有狹長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屋內設樓梯。柱礎底部保持四方形,四邊垂線內收,方型四角鑿成下凹的弧線,上部四角斜削琢成不等邊八角形,淺凹再收成圓形。窗振梗空全部為方格或合角式接榫,窗外欄于屬雛形勾欄,兩傍望柱頭上雕有蓮瓣,欄身上部有雕刻極佳的云拱三個,下部四圍嵌有雕鏤精……[詳細] |
羅潤坤、羅來龍宅位于歙縣呈坎。四合院式。房間朝天苛開大窗,方格窗扇有精致的窗欄。樓上疊梁式構架,徹上明造,丁字拱雀替中雕花,挑頭梁上以龍海浪駝峰托置護斗,雙步梁外端亦雕有浪花,金瓜柱下墊有花盆,金檀上飾以木雕花帶。該宅的裝飾藝術在明代民居建筑中頗有代表性![詳細] |
張林福宅位于街口鎮(zhèn)街口村,建于明代,三間二進樓屋,通面闊9.66米,進深12.3米,占地面積118.8平方米。正立面為水平高墻,大門上有門罩。門廳左右有耳房,天井兩邊為走廊,左廊有側門,右廊置樓梯。后堂中為廳,左為房,后有小倒廳,面對小院。樓下矮,梭柱覆盆礎,密柵。天井欄板以栨壓縫,上有方格隔扇。樓上有八角斗栱、鷹嘴式童柱等。1981年,被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方春福宅又名“敦睦堂”、“對門廳”,建于明隆慶年間。面闊15.85米,進深19.28米,占地面積305.6平方米,是典型的明代徽派建筑。方春福宅為磚木結構,三進五開間,三層樓房。建有三個天井五座樓梯,規(guī)模宏大,屬官宦大宅,據說此宅主人為明代大學士許國之娘舅。方春福宅四面墻頭高聳,房間靠天井采光,后進當中延出兩間,兩邊為天井,俗稱老鼠尾。底層較低,樓上較高,沿天井皆有飛來椅等設施。梁頭等處設丁字拱,……[詳細] |
方士載宅建于明中葉,為許國府邪的部分遺構。坐東朝西,凹字形平面,一進二層,面闊13.94米,進深8.65米。大門開在左側,兩傍為廊房,中央為天井。山面穿逗式梁架,月梁雕刻華麗,雙步梁端雕飾的構圖下面用兩朵小云承托上部的大云,有的大云前后兩端作尖狀。三架梁上立有脊瓜柱承托脊檁,兩側置雕花叉手,整個形狀很像一條飄帶。不用平盤斗時,脊瓜柱下端咬殺成鷹嘴形。1987年,曾按原樣進行維修。為安徽省重點文物![詳細] |
貞白里門坊是為紀念鄭氏家族名人鄭千齡的功名坊,并兼有門坊、里坊之功能,立在小巷路口。二柱一間三樓,高8米,寬5.7米。該坊始建于元末,是徽州地區(qū)最早的牌坊,全國的元代牌坊也不超過十座。正中匾額上刻有明弘治、嘉靖重修的題字,元末義士余闕題寫的“貞白里”三個篆字依舊清晰看見。石質牌坊簡約明快,雙柱單間,額枋上的雕刻已經鑿爛。……[詳細] |
太平橋又名河西橋,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為浮橋。元朝末年(1310~1360年)因兵亂被毀,改建為木橋。明弘治年間(1488~1506年)改建為石橋。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1717年)重修,清乾隆9年(1744年)擴建為大型石拱橋。清道光17年(1837年)和道光22年(1842年)2次遭洪水沖擊受損。道光23年(1843年)重修,歷時7年,于清咸豐……[詳細] |
鄭村忠烈坊位于歙縣鄭村鄉(xiāng)鄭村。忠烈祠坊四柱三間五樓,通面闊8.45米,進深2.6米,高10米;直秘閣坊二柱一間五樓,通面闊4.15米,進深2.6米,高8.5米;司農卿坊數據基本同直秘閣坊。忠烈飼坊為崇把汪華而建,直秘閣坊為施表宋直秘閣汪若海而立。司農卿坊為硅表宋司農少卿汪叔詹而立。三坊并列矗立,氣宇不凡。……[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