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柳江景區(qū)都柳江景區(qū)的陽和峽谷風光氣勢雄偉,瀑布飛流直下讓人蕩氣回腸。景區(qū)內(nèi)水族村寨星羅棋布,干欄建筑順山而建,錯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民族文化濃郁,洋溢著一派田園風光。……[詳細] |
螺絲殼位于都勻市西15公里,海拔1,738米,是斗篷山的姊妹山,山頂至今尚存古堡遺址,據(jù)傳為貞觀3年(公元629年)唐王朝所置邦州治所。螺絲殼山體雄偉,林木繁茂,植被覆蓋率近100%,山頂臺地平坦寬闊,有山巔草地3,000余公頃,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及竹林1,000余公頃。其中,山巔草地莽莽蒼蒼,一望無際。草葉高近2米,草場幽深茂密,在喀斯特山區(qū)極為罕見。山上有香果樹、鵝掌楸、杜仲、天麻、黃連等珍……[詳細] |
都勻市奉合鄉(xiāng)榔木水寨地處都勻市城區(qū)東南部,奉合鄉(xiāng)東北部,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都勻城區(qū)40公里。都三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寨總戶數(shù)84戶,總人口392人,水族人口占98%,是典型的水族聚居村寨,也是都勻水族聚居地區(qū)的第一寨,被譽為水族的內(nèi)套,即“龍頭老大”,每年一度的水族“端節(jié)”要從這里開始,全寨有勞動力170人,就地外出打工約100人,全寨現(xiàn)有耕地182.44畝,其中:田145.32畝,旱……[詳細] |
導游文峰塔文峰塔景區(qū)位于都勻城南龍?zhí)逗佣。文峰塔為七級密檐式石塔,建于清道光十九?1839年)。塔東龍?zhí)渡畈豢蓽y,每逢春夏水漲,潭水激涌、雪浪翻騰,又有石塔臨波照影。百子橋百子橋位于市區(qū)劍江中段。為七孔青石拱橋,典雅宏麗,長140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龍背景區(qū)龍背景區(qū)位于市區(qū)劍江龍背河段,建有百步跳磴橋、銀獅橋、龍背橋等。龍背橋以上兩岸建有水泥看臺,是游泳、嬉水、觀光游覽的好地方……[詳細] |
看 點 1、去猴子溝的路程較遠,騎馬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最好一大早就從草原出發(fā);并且因為那里沒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只能晚上再返回草原住宿。當然,如果你帶了帳篷之類,在那邊露營亦可。 2、猴子溝內(nèi)需要涉水的地方較多,但千萬別穿短褲、涼鞋,最好是結實一些又能收口的,牛仔褲亦可。介 紹 因獼猴眾多而得名。景區(qū)云集奇山、秀水、茂林,有許多巖溶洞穴,洞穴內(nèi)多地下暗河,暗河出口形成許多流泉飛瀑。景觀眾多,令……[詳細] |
斗篷山AAA 斗篷山景區(qū)是全國距離城市最近的大面積原生態(tài)次森林風景區(qū),位于都勻城區(qū)西北22公里,是劍江主要源頭清塘河的發(fā)源地,總面積80平方公里,斗篷山主峰海拔高1961米,拔地通天,眾山拱衛(wèi)雄距于苗嶺之中。因其海拔在黔南境內(nèi)最高,因而被譽為黔南第一山。山雄、谷幽、林美、水秀,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形成了一座巨大的野生物基因庫。按照景物景觀和美學價值,斗篷山景區(qū)劃分為斗篷山主峰風光、胡廣河峽谷風光、馬腰河峽谷風光和谷……[詳細] |
傅營六地委駐地 位于縣城西北32公里柳西鄉(xiāng)傅營莊。1946年11月底,-決定成立豫皖蘇軍區(qū)。1947年10月12日,豫皖蘇軍區(qū)黨委根據(jù)中原局“變淮河為內(nèi)河,使平漢路東西連成一片,并使豫皖蘇與鄂豫皖確實相接”的指示,決定成立六分區(qū)、六地委。10月22日,在亳縣立德寺召開六分區(qū)第一次會議;0月24日,分區(qū)機關活動在張村鋪、高公廟一帶,六地委、六分區(qū)駐于傅營。1949年1月,根據(jù)中央《關于在全國解放區(qū)……[詳細] |
東城西城 東城位于縣城西13公里,城址東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呈長方形,土城墻已夷平,而東、北兩方城河尚存。城中曾發(fā)現(xiàn)灰陶圈井。城東有一處西漢墓群。墓葬出土隨葬器物有灰陶鼎、豆、壺、舫、罐、銅釜、洗及灰陶俑等。西城位于縣城西27公里王人集東側。城址南北1.5公里,東西0.5公里,城墻已夷平,西、北兩方護城河尚存。西城河沿岸,暴雨后?蓲较伇清X(楚國貨幣)。城東500米的李寨村有一處漢墓群,……[詳細] |
乾溪“陰陽城” 乾溪在張村南7里,俗稱“乾溝”,位于西淝河北岸自管臺子至亳州城父南有一條大溝叫“乾溪溝”;西淝河南岸自管臺子至王人鄉(xiāng)南儲寨有一條小溝,亦稱“乾溪溝”,俗稱“乾溝”、“趕雞溝”。北乾溪溝較直、較深,且河道變遷不大;西淝河以南河道變遷較大,南乾溪溝自西淝河至0豬港上段被填塞,僅余王人鄉(xiāng)至永興15公里東西橫溝。春秋晚期吳楚之間頻繁交戰(zhàn),爭奪徐、陳、蔡、州來諸國,乾溪地方屬吳楚貫例部,楚……[詳細] |
禪陽寺 位于馬店鄉(xiāng)沈營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鄰黑土溝,遺址現(xiàn)狀為一處中間略高、四周低緩的坡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采集有鴨嘴形、扁鑿形(表面有凹槽)、圓錐形鼎足。器形有夾砂紅陶藍紋罐形鼎,腹飾寬凹藍紋的夾砂厚壁缸等。時代稍晚的陶片,其紋飾有大方格紋、方格填線紋、小方格紋、藍紋和繩紋等。陶色以紅陶為主,黑陶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紅燒土,可能是陶窯或房屋遺跡。從采集標本分析,禪陽寺新石器時……[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