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城北8華里,瀟水和湘水匯合的地方,有一個小島,原名頻洲,又名萍島、浮洲。這里四面環(huán)水,高潔幽靜,環(huán)繞一周,約600余米;島上古木參天,竹蕉繁茂,風光旖旎。柳宗元寫的《湘口館瀟湘二水所匯》詩,記敘了頻島風光。傳說,很早以前,這里是一個大僅一弓的沙洲。湘水從西,瀟水從南奔騰而來,每當春雨瓢潑,洪水暴漲之時,便把此洲吞入腹中;识鹋,沿河而上尋找虞舜,路過永州時,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觸灘搖震,女英拋下羅巾一塊;龍神得報,慌忙放出三只金鴨,將洲高高拱起,從此這個萍島,便隨水浮沉。水漲洲高,滿頭珠翠。這里地處瀟湘二水匯合口,往來船只如梭,風帆與洲中竹林相映,櫓聲與洲上鳥語共鳴,詩情畫意,風物宜人,故有“萍洲春漲”之稱。它系永州名勝之一。瀟湘八景中的“瀟湘夜雨”指的就是這個地方。萍島上過去設有瀟湘祠和供發(fā)蒙讀書的湘口館,清光緒年間,王德榜等創(chuàng)建頻洲書院于此。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南鄉(xiāng)試,頻洲書院學生有八人考選貢生。自此頻洲書院之名益盛系永州八縣的最高學府.辛亥革命后改為頻洲學堂。古代建筑現(xiàn)大部分已拆除改建,但學校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萍島兩邊金桂綠葉滿枝,與吊竹古樟并茂……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