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莫氏宗祠位于雷州白沙鎮(zhèn)東嶺村。明代休寧縣知縣莫汝翰倡建,是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著名華僑、越南河仙鎮(zhèn)開發(fā)者“開國上柱國大將軍開毅公”莫玖(1655-1735年)的祖祠。平面為四進四合院布局,磚木結構硬山頂,總面寬20.85米、總進深66.3米,占地1382平方米。大門原建有“德澤流芳”石坊,已毀。正廳右壁嵌有明萬歷年間鐫刻的“莫亞崖七十八歲像”,上刻成化舉人柯時復撰《莫公像贊》,左右刻明嘉靖進士……[詳細] |
廣東省農民協(xié)會南路辦事處梅菉舊址位于吳川縣梅菉鎮(zhèn)先鋒街的營盤。為高州鎮(zhèn)臺下設專管梅菉的分府,內駐兵勇,門外有馬房,故稱“營盤”。建于清末,兩進院落式,磚木結構,通進深24.4米、面寬三間19.8米,兩邊為廂房,建筑面積383.2平方米,門前有一廣場約200平方米。1926年初,中共黨員黃學增受中共廣東區(qū)委和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派遣,以中共南路特派員和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前來梅菉,領導南路15縣及……[詳細] |
南山石橋、水閘及天妃廟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鎮(zhèn)南山村委會南山村。南山石橋:從橋基起四面向外延伸20米。面積:2394平方米。麻潥港水閘:從水閘右邊墻外基起,往東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農田及南山溪村蝦塘);從水閘左邊墻外基起,往西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農田及南山溪村蝦);從水閘后邊墻外基起,往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農田及南山溪村);從水閘前邊墻外基起,往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蝦塘及南山溪)面積……[詳細] |
錦囊所城遺址,明代建筑,位于湛江市徐聞縣錦和鎮(zhèn)錦城村。據(jù)《徐聞縣志》記載:錦囊所城,縣東百里,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樂侯吳杰創(chuàng)建,是一座用長方形條石和磚壘砌而成的城堡,城周圍四百八十丈(1600米),高一丈八尺(6米),厚一丈六尺(5.3米),城池長六百九十六丈(2320米),寬六丈(20米)。設東西南北城門,各門有城樓,城垣四角有瞭望臺,炮臺及烽火臺。錦囊所城建城前叫新安村。相傳吳杰建城……[詳細] |
超海宮位于廣東湛江雷州市附城鎮(zhèn)夏嵐村東邊,全部為磚、石、木結構古建筑,四進三道門四合院式布局。有山門、拜亭、正殿、后殿、東西廡、三天井庭院等宮舍20余間。據(jù)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天妃超海宮管業(yè)碑”記載:“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經郡守袁、劉二位將近廟海田、海埠、樁門帶港五條拔入廟作為香燈”。該宮雖經多次修葺,山門拜亭、正殿至今仍然是同治年重修清建筑風格,目前主體建筑結構完……[詳細] |
華豐嶺墓群位于徐聞縣大黃鄉(xiāng)華豐村西北,東起雙炮臺,西至對樓村鹽田路,北至林場,南臨海,面積約6平方公里,多為東漢墓,間有西漢墓。其地為高嶺,由于水土流失,大部分墓室遭受破壞。1973年發(fā)掘51座,1982年發(fā)掘39座,多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間有珊瑚石室墓和土坑墓,均南北向。磚室墓最大的長3.6米、寬2.04米,小的長2.2米、寬0.8米,墓磚長20厘米、寬10.5厘米、厚1.5厘米,紅胎,質地疏松……[詳細] |
廣府會館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徐城鎮(zhèn)民主路43號,登云塔北側200米處,現(xiàn)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會館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與粵西諸地會館的建筑時間相近,如吳川的廣州會館、赤坎的閩浙會館、潮州會館、雷陽會館等等。但粵西諸多會館已無存,只有徐聞廣州會館保存最好。清乾隆年間,徐聞縣商業(yè)發(fā)展較快,江門、南海、番禺、東莞、順德、新會、清遠、三水、花縣、增城等地商人出于經商的需要,組織行會、聯(lián)絡鄉(xiāng)……[詳細] |
林召棠故居位于吳川市吳陽鎮(zhèn)霞街村拱門巷。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磚木結構的平房,由于年久失修,現(xiàn)僅存兩房和一小廳,現(xiàn)為狀無第六代孫居住。林召棠(1786━1872年),吳川吳陽霞街人。乾隆五十一年出生于此,道光三年(1823年)的癸末科殿試被欽定一甲第一名。傳林應試寫字時,因運筆過快,不慎使“本”字豎筆帶起小鉤。按例試卷錯字要作廢。而道光皇帝審閱林的試卷時御筆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誤……[詳細] |
湛江陳氏大宗祠位于湛江市坡頭區(qū)乾塘村。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國歷有修葺。祠為三進四合院布局,總面寬22.30米、三進總深48.25米,大小建筑物19間。占地總面積約1076平方米。祠宇建筑為石、木柱相間抬梁式,硬山頂,風火山墻,地鋪長方形明代大磚,脊置鰲魚、寶珠、火焰瓷雕。前座開三門,正門懸木匾“陳氏大宗祠”,左門石匾“文章衍緒”,西門石匾“忠烈遺風”,左右石獅、抱鼓石各一,檐下灰塑浮雕人物、花卉、……[詳細] |
樂民所城位于遂溪縣樂民墟北面1公里處。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安陸侯吳杰創(chuàng)建,曾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是明清兩代雷州西海兵防要塞,并管轄調神灣、博里灣等15處沿海炮臺、煙墩,任務是防倭寇和防盜。其現(xiàn)存平面為不規(guī)則四邊形,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城墻周長1797米,其中西墻最長,達530米。城墻高4.7米,寬8.2米,外表用磚、石構筑,中間用土夯實。置東、南、西、北四城門,門為拱頂,寬3……[詳細] |
黃學增(1900-1929),廣東省遂溪縣樂民鎮(zhèn)敦文村人,是大革命時期廣東四大農民領袖之一,1960年2月周恩來總理在湛江視察時,向陪同視察的湛江黨政領導人講述了黃學增的革命事跡,并要求照顧好他的親人。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廣東省民政廳撥款于1962年在遂溪縣敦文村建成黃學增烈士紀念亭。紀念亭為庭院式建筑,磚瓦結構,綠色琉璃瓦面,四周有走廊,周圍綠樹成陰,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亭內陳列黃學增塑像及其……[詳細] |
明 雷州 三元啟秀塔 位于雷州市雷城鎮(zhèn)三元塔公園內。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雷州推官歐陽保倡建。初名啟秀,寓意啟發(fā)文風,人才輩出。因挖基時得蛇卵3枚,認為是三元及第之兆,改名為三元塔。塔坐東向西,為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九級,內17層,通高57米。塔剎為高2.2米的紫銅葫蘆。塔身各層施腰檐平座,用菱角牙子磚和線磚相間疊澀挑出。平座繞以木欄桿。石砌須彌座,8面共鑲嵌著麟趾呈祥、……[詳細] |
二橋村遺址位于徐城鎮(zhèn)西南約10公里的五里鄉(xiāng)海岸邊上,包括二橋、南灣、仕尾村的半島形地帶。年代為漢代。1982年發(fā)現(xiàn),1993年發(fā)掘300平方米。清理井1口,墓葬2座。出土大量繩紋板瓦、筒瓦,還有少量卷云紋瓦當、“萬歲”瓦當,并見平面飾米字紋、菱格紋的鋪地磚。陶器有甕、罐、碗、盂、釜等,飾米字紋、方格紋、方格戳印紋等。還有龜鈕銅。泵,印文為“臣固私印”。從遺址的地理位置及遺物特征分析,應就是漢徐聞……[詳細] |
雷祖古廟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鎮(zhèn)榜山村委會榜山村。始建于漢代。經唐代,明弘治、天啟,清順治、嘉慶年間多次重修。為二進,硬山頂建筑。據(jù)遂溪縣志載,該廟前身為石牛廟。唐代改為雷祖古廟,祀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及其父親陳 廟存文物有戰(zhàn)國時期的牛、鱷巖雕,清嘉慶年間狀元姚文田書寫的對聯(lián),明、清兩代重修碑刻多塊。該村村后石狗坡、村南長坡的地面散布有漢代水波紋陶罐片及南朝青釉深腹碗、喇叭足豆殘片等大量遺物……[詳細] |
雷州古城蘇樓巷與南亭街交匯處,有一座正中高拱、兩側對襯的雄偉壯觀的具有明代宮殿建筑風格及地方色彩的建筑物。它就是宋代賢相寇準創(chuàng)建的“真武堂”,也是寇準在雷州唯一的遺構。大門頂石坊上鑲嵌著“南合武當”四個金光閃閃的雄渾蒼勁的大字,襯著綠色琉璃瓦的頂蓋,雕著奇花異草的卷檐板,以及深紅色的外墻,在朝霞映照下,光彩奪目,給雷州這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繽紛色彩。拾級而上,站在堂前,回首眺望,只見它居高臨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