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安寺位于鎮(zhèn)平縣西北20公里硯臺村,始建于唐顯慶元年(656年)原名龍泉寺。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清永熙時改名陽庵寺,后又稱陽安寺。該寺原來規(guī)模較大,建有大殿、東殿、南殿、廊房、道房及磚塔等,均已改建,失去原貌。只有大殿和西殿尚保持明代建筑風格。大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灰瓦頂,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梁架、平板枋、闌額等構件的制作方法看,當為明代中期建筑。該殿使用的溝槽昂,縱身梁等稀有……[詳細] |
淅川下寺春秋楚國墓群是一個春秋中晚期的楚國貴族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西岸的倉房鎮(zhèn)下寺東溝村。1977年,河南省西南部大旱,位于該省淅川縣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水位下降。一天當?shù)匾粋牧童在水庫邊放羊,被露出地面的器物絆倒,后發(fā)現(xiàn)此器物是一件青銅器,而就在它的旁邊還有幾件類似的青銅器,此地的楚墓便由此被發(fā)現(xiàn)。文物考古隊在這個墓群共發(fā)掘了墓葬25座、車馬坑5座。其中貴族墓有9座,陪葬有成套的青銅禮器……[詳細] |
彭公祠系民國宛西自治倡導人彭錫田的祠堂。彭錫田,字禹廷,鎮(zhèn)平縣安子營鄉(xiāng)七里莊人。民國16年(1927年),他從馮玉祥部返鄉(xiāng)倡導地方自治,清剿匪患,為官清正,關心百姓疾苦,靠強硬政策把為當時鎮(zhèn)平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其死后,宛西三縣群眾為了紀念這位民國自治領袖,在杏花山虎山溝為他修建紀念地,立祠奉祀。彭公祠建于民國23年(1934年),祠堂主房占地60平方米,高6米,入約深……[詳細] |
紅二十五軍血戰(zhàn)獨樹鎮(zhèn)紀念地,位于河南省方城縣城東北24公里處的獨樹鎮(zhèn)七里崗,許南公路南側,系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與敵頑強戰(zhàn)斗、血戰(zhàn)致勝的紀念地。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后,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近3000人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也奉命撤離鄂豫皖蘇區(qū)根據(jù)地(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fā)開始長征,一路突破國民……[詳細] |
宛南書院前身是一座建于晉代的寺院(彌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陽知府莊有信改寺為宛南書院,其規(guī)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可容門生300余人,規(guī)模之大,為河南書院之最。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歷經(jīng)府立宛南第一中學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1933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詳細] |
冢洼遺址位于鎮(zhèn)平縣城西16公里處的曲屯鎮(zhèn)冢洼村。冢洼遺址自東向西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出地面四米多的高地,呈地臺狀,東西長285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約5.1萬平方米。從冢洼遺址的斷面上,可以看出層層疊壓堆積的文化層。文化層厚約1-4米,土質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暴露有灰坑和較好的房基等,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獸骨、貝殼、蚌殼等。冢洼遺址的年代距今6500年左右,下至龍山文化。從冢洼遺址的文化內涵看……[詳細] |
下寨遺址位于南陽市淅川縣滔河鄉(xiāng)下寨村北,地處滔河與丹江的交匯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對其進行了持續(xù)考古鉆探和發(fā)掘。遺址現(xiàn)存面積約6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0.6~2米,發(fā)現(xiàn)有明清、漢-唐、東周、西周、二里頭時代早期、王灣三期文化、石家河文化和仰韶文化等時期遺存。其中仰韶文化時期環(huán)壕聚落和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時期墓葬的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仰韶文化時期發(fā)現(xiàn)環(huán)壕聚落一處,……[詳細] |
竹園遺址位于小店鄉(xiāng)凌小莊村竹園自然村西側。古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中部橫貫一條小路,東部可見2米多深的斷崖。從斷崖剖面看,0.15米以上為耕土,0.15-1.5米為黃灰土,1.5-2米處為深灰土,灰層中可見燒過的炭屑,2米以下為黃色生土。斷崖上可見大量甕棺葬,地表散落大批陶器碎片。省、市、縣文物工作者于1962、1976、1981年三次調查和復查中,挖掘陶器器型有鼎、罐、缽、盆、甑、尖底器、紡輪……[詳細] |
陜西會館陜西會館位于唐河縣城北20公里源潭鎮(zhèn),陜西會館亦稱關帝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雍正九年,為陜西客商集資修建。陜西會館座北朝南,二進院,占地5000平方米。現(xiàn)存大殿、東西配殿、東廊房和鐵旗桿一對。大殿座于2米的石基上,為二層建筑,面闊3間34米,進深2間11.2米,高16米,殿內面積128.52平方米,大殿兩側各建配殿塔。配殿亦為兩層樓房,略低于大殿,總面積158.26平方米。大殿左……[詳細] |
安國城遺址位于鎮(zhèn)平縣城郊鄉(xiāng)堯莊村北側,安國城遺址為河南A級文物保護單位,里面出土大量漢代器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安國城遺址為河南A級文物保護單位,里面出土大量漢代器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今位于鎮(zhèn)平縣城郊鄉(xiāng)堯莊村北側,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80米,文化層厚3~5米。內含仰韶、龍山、夏商文化遺物。生產(chǎn)工具主要是石器,主要有斧、鏟、鑿、鐮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缽、盆、豆、杯、尖底瓶等。其他……[詳細] |
佛溝摩崖造像位于方城縣小史店鎮(zhèn)東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是河南省西部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石雕造像。雕鑿于唐宋之際。造像分別鐫刻在南北兩塊自然巨石上。北石高約3.10米,寬約3.30米,南石高約2.60米,寬約2.70米。總計雕像32龕138軀,最高1.4米,最低0.2米。主要有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阿難、迦葉、比丘等。形象逼真,姿態(tài)各異,有的寧靜端莊,和藹可親,有的金剛怒目,氣……[詳細] |
湍河老橋,俗稱“洋橋”,位于內鄉(xiāng)縣城東菊潭公園的高臺之下東南側約20米處。該橋由民國時期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籌資,河南省建設廳資助,天津大幸公司承包修筑,于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1月25日動工,1937年7月建成通車。東西全長308.60米,寬4.10米,高5米,28孔,系鋼筋混凝土式橋梁,特別是下部結構采用排樁式中墩,美觀大方,雄壯有力,可載重汽車13噸,為當時河南省3座永久式大橋之一。內鄉(xiāng)……[詳細] |
茅草寺遺址 位于河南省社旗縣興隆鎮(zhèn)東4公里處。因原茅寺廟坐落在遺址上,故稱“茅草寺遺址”。該遺址三面環(huán)河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7.5萬平方米。高出地面10米而呈小丘形。該遺址遺物較為豐富,陶片到處可見。該遺址為仰韶中晚期,相當于漢水上游二三期屈家?guī)X、河南龍山文化。該遺址三面環(huán)河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7.5萬平方米。高出地面10米而呈小丘形。遺址遺物較為豐富,陶片到處……[詳細] |
徐萬年是辛亥革命首義中的不朽的功臣,他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偉大民主革命事業(y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尤其是他那種不圖個人名利,不居功自驕,功成告退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敬仰。1985年,原南陽縣人民政府,特為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萬年筑園修墓,樹碑勒傳。其墓地坐落在瓦店鎮(zhèn)西南,濱臨白河,周邊良疇碧野,紅磚圍墻。園內墓碑矗立,墓塚高大(直徑5米,高2米)。墓碑正中是:“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公諱……[詳細] |
陡坡嘴遺址屬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南陽市桐柏縣新集西北9公里王寨村南1公里陡坡嘴村。南靠洛河,東北依信(陽)南(陽)312國道。一般高出地面10米,文化層厚1~4米,面積6萬平方米。經(jīng)調查,地表及斷層暴露有大量遺物,生產(chǎn)工具主要是石器,多磨制,器形有斧、鏟、鏃。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質和夾砂紅陶、棕陶為主,黑陶、灰陶次之。器形有鼎、缽、壺、盆、罐、杯、豆、缸、器座、紡輪等,均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