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村水晶礦摩崖題記,位于新昌縣城東六十五里的沙溪鎮(zhèn)下董村口公路下方懸崖中,背倚石廠山,下臨龜溪,海拔為280米。此題記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記載了元大德二年(1298)十一月浙東宣慰使哈刺䚟奉旨來此,采得11374斤水晶礦石。次年正月,哈刺䚟將開采水晶過程擬書,刻于此崖壁之上。題記面朝南,分為左、右兩塊,左右文字共12豎行,每行字數(shù)不等。書體為行楷,陰刻,全文共130……[詳細] |
新昌城墻位于新昌縣南明街道,年代為明。新昌古稱剡東,唐代以前屬剡縣,后梁開平二年(908)建縣,并無城墻。南宋嘉泰《會稽志》載,宋有舊城。而至南宋末,已無存,僅有迎恩、鎮(zhèn)東、侯仙、共仁四門之名。明成化《新昌縣志》引《東堤記》(南宋時縣人俞公美撰)說:“余方輯《南明錄》,嘗疑《會稽志》載:邑城周一十里,其高十尺,厚十有二尺。今環(huán)邑固無是城基也!泵魅f歷《新昌縣志》記載:“至弘治十八年(1505)知縣……[詳細] |
天姥古道是浙閩古干道上的重要路段,于南朝開通后,臺州、越州始有經濟文化交往。新昌境內的古驛道西接嵊州,南通天臺。今保存最好的是小石佛驛鋪段約300米,迎仙橋至104國道段約200米,班竹村落馬橋至會墅嶺腳路廊段約800米,會墅嶺段約400米,天姥寺至冷水坑村、普濟橋段約2100米,橫渡橋村北至皇渡橋南約600米和關嶺鋪段約300米。這幾段驛道寬約1.3-2.2米,多為溪卵石路面,卵石路面鋪砌形狀各……[詳細] |
千佛院石窟造像位于城西南石城山峽谷間,亦稱七寶院。造像分兩窟,佛龕依山而鑿,均南向。右龕順孤壁重列雕鑿佛像1040尊,高盈尺,間以兩軀菩薩立像及18尊羅漢坐像。左龕雕佛像35尊,橫列。嘉泰《會稽志》:“七寶院,在縣西南五里。舊號元華寺,齊永明中盂蘭法師建,會昌廢。晉開運三年,趙仁爽見巖龕有石佛千身,重建院宇,改千佛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薄缎虏h志》:“明洪武十五年(1382)復名千佛院!贝恕[詳細] |
西坑古建筑群位于鏡嶺鎮(zhèn)西坑村,該村盛產西坑青石,其石雕被公布為紹興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坑古建筑群包含了四座臺門,即上二十四間臺門、下二十四間臺門、上檐頭臺門、十三間臺門,臺門僅以弄堂相隔,體現(xiàn)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西坑古建筑群做工考究,雕刻精美,地方特色鮮明,體現(xiàn)了當時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且現(xiàn)仍居住著陳氏后代,保留了較多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是血緣聚居傳統(tǒng)村落的……[詳細] |
回山建筑群位于新昌縣回山鎮(zhèn)回山村,現(xiàn)存較好有敬勝堂、攸寧堂、楊成斐臺門、直游天地臺門、小飲軒臺門、高臺門等十幾個古建筑。回山村的眾多歷史遺跡,包括民居、書院、店鋪、塘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研究傳統(tǒng)村鎮(zhèn)聚落以儒家理念為指導的重要例證。也是研究傳統(tǒng)村鎮(zhèn)科學布局和規(guī)劃設計的典型代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三坑真君殿位于巧英鄉(xiāng)東田自然村及橋下村之間五靈山坳,舊稱五靈山廟,亦稱石真君廟,始建于明,是祭祀南宋抗金名將宗澤的廟宇。三坑真君殿是當?shù)孛耖g信仰的重要精神場所,體現(xiàn)了當?shù)卮迕裰伊x、崇武的個性,是展示和傳播愛國精神的重要載體。整組建筑規(guī)模寵大,飛檐雕梁,層層遞升,格局完整,氣勢軒昂,為新昌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古建筑![詳細] |
沃洲山真君殿,清代儒、道、佛合揉的道觀建筑,主奉祀北宋宗澤。位于大市聚鎮(zhèn)溪東村。沃洲山真君殿始建年代不詳。明稱石真人廟,《成化新昌縣志》已有述及!度f歷新昌縣志》載:“在沃洲。殿宇巍峨,神靈赫濯,秉香執(zhí)燭者絡繹不絕,朔望愈盛,為新邑之冠!鼻宕鷮易餍掭荩逵赫、同治年間重修,光緒年間重建。20世紀80年代僅存光緒年間重建的大殿及雍正時的太歲殿、同治時的觀音殿。1991年起,由文物部門主持按原樣修繕……[詳細] |
鼓山書院位于新昌縣七星街道,年代為清。鼓山書院,位于新昌縣七星街道鼓山東南坡,北倚鼓山,西峙磕山,系明、清時期的書院,坐落于新昌縣城西隅的鼓山西南坡,是新昌乃至紹興市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書院建筑,是江南形制布局較為規(guī)整的書院,原占地面積有5328平方米。今存書院東側部分建筑,約有1200平方米左右,院門以內,總體布局為縱軸線上三進,橫軸線上三進?v軸線上由南向北有前廳、講堂、藏書樓,逐進遞升;兩側為學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