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旅游

    貴州省文物古跡介紹

    息烽集中營舊址
      息烽集中營舊址位于息烽縣城南6公里的陽朗壩,地處川黔鐵路與貴遵高等級公路之間,緊靠210國道,南距省城貴陽66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80公里。因其所在位置有一天然溶洞名叫“貓洞”,故又習慣稱為“貓洞集中營”。它包括息烽集中營本部和專門用來關(guān)押著名抗日將領(lǐng)楊虎城將軍一家的玄天洞兩大部分,與張露萍七烈士陵園交相輝映,共同構(gòu)建了息烽紅色旅游網(wǎng),成為黔北紅色旅游線上一顆耀眼明珠,具有特殊的政治、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歷史沿革:息烽集中營設(shè)立于1938年11月,是-軍統(tǒng)在陽朗壩貓洞設(shè)立的秘密監(jiān)獄,至1946年7月遷往重慶,當時-對內(nèi)稱“新監(jiān)”或“大學”,對0牌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軍統(tǒng)局設(shè)立的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所秘密監(jiān)獄。在近8年的時間里,息烽集中營先后關(guān)押過羅世文、車耀先、宋綺云、韓子棟、張露萍、“小蘿卜頭”、黃顯聲、馬寅初等0員、愛國人士和進步青年1200余人,被殘……[詳細]
    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安順市區(qū)以北32千米處,在普定縣城關(guān)鎮(zhèn)西南約5千米處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孤峰的山腰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類生活遺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順一帶,一萬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在這一片峰林谷地生息繁衍?脊虐l(fā)掘資料表明,在西秀區(qū)的貓貓洞及還愿洞、平壩飛虎山洞、普定白巖腳洞都有古人類活動的遺跡,其中普定穿洞遺址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存印證了黔中地域輝煌的史前文化,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成為史學界一顆引人注目的燦爛明珠。穿洞為一自然溶洞,南北對穿,故名。其四周一片溶蝕盆地,綿延數(shù)十千米。峰頂與盆地相對高87米,洞口距盆地26米,洞長30米,最寬處13米,高9米。穿洞冬暖夏涼,自然條件優(yōu)越,適宜人類居住。 1976年,南京大學教授俞錦標等人到普定作巖溶勘察,在穿洞首次發(fā)現(xiàn)骨化石、殘骨、灰燼及染色的紅土礦,從而揭開了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神秘的面紗。穿洞出土的部分古人類文化遺……[詳細]
    中木召古莊園遺址
      中木召古莊園遺址中木召古莊園遺址,是思州尚未解剖的最大謎題,它以文物群落、風光優(yōu)美而著名。中木召古莊園遺址位于大有鄉(xiāng)中木召自然寨,距岑鞏縣城公路行程23公里。此遺址至今還是一個未揭底的迷。中木召古莊園,布局得體,工藝古樸。據(jù)出土遺跡測量,遺址占地面積34120多平方米,大部份已被清理使用,還有部份遺址仍掩藏于厚土之下,地層表面已荊棘叢生,并有合抱大松、柏、楓木林。其中,一株銀杏樹,母樹早年枯死,子樹己長高五六十米,胸圍5.7米;一株合抱大無名樹生長在古城墻基石上,根系纏蓋滿了基石。此莊園何年何人為何建造,經(jīng)反復查考,正史均無文字記載。1982年以后,省、州、縣文物部門及有關(guān)專家學者多次對遺址考察,未能定論。遺址中的木構(gòu)樓閣已多次被焚而改建,但城墻、基石、門欄、石柱礎(chǔ)等仍歷歷在目。從顯露遺跡看:莊園四周有圍墻,內(nèi)有7條巷道,14堵巷墻,6進房屋基地,24套樓閣基石地面。所有地面全部使用人工鑿……[詳細]
    肖國寶烈士陵園
      肖國寶烈士陵園肖國寶烈士陵園位于長順縣城東北,與長順縣民族中學毗鄰,地處東經(jīng)106°26′,北緯26°11′,海拔1140米。陵園占地面積20余畝,左為小山坡,右為蓑衣坡,三座六角紅柱小亭遙遙相望。兩山之間,翠柏森森,綠草如茵。一九五0年十一月十三日,解放軍一四0團二連一班0員副班長肖國寶隨部隊到長順剿匪。匪首曹紹華是當時蔣介石任命的“貴州-自衛(wèi)救-”司令,他帶領(lǐng)一幫土匪,四處0淫、擄掠,涂害生靈,成為貴州最兇惡的一股頑匪。追剿部隊將曹紹華頑匪追至長順縣斗蓬沖。該沖地形險峻,僅有三個埡口與外相通,易守難攻。曹紹華與四百余名殘匪龜縮于斗蓬沖,在三個埡口架設(shè)機槍,-山下剿匪部隊企圖頑抗。十三日下午,肖國寶和七十七名解放軍戰(zhàn)士圍追到斗蓬沖山腳,遭遇曹匪機槍猛烈掃射,追剿受阻。四百多土匪在敵參謀馬啟中指揮下猛烈反撲,企圖突危。在此緊急關(guān)頭,肖國寶率一班戰(zhàn)士直沖敵巢,沖到第二個山頭時,肖國寶已兩處負……[詳細]
    織金古建筑群
      織金古建筑群位于貴州省織金縣?椊鸸懦,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跡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jīng)城內(nèi)的貫城河畔?椊鸸沤ㄖ酁橐醒掳椿驗l水臨泉建造的干欄式吊腳樓。大部建于“改土歸流”之后,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斗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屢有修建,形成現(xiàn)在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華橋位于城關(guān)鎮(zhèn)貫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橋”。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順治十八年(1661)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許,寬4.7米,主孔凈跨15.7米,矢高約10米。東山寺位于城關(guān)鎮(zhèn)工業(yè)路東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緒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東向西。依……[詳細]
    石阡萬壽宮
      石阡萬壽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石阡縣城長征路北端,在縣城以內(nèi)可徒步到達景點,是貴州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和旅游景點。始建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重修,始建萬壽宮時稱“豫章闔省會館”。清雍正十三年,知府趙之垣重修,乾隆三年,知府杜理復加修葺。當時的萬壽宮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規(guī)模,格局是坐北朝南。后來經(jīng)郡人左成憲等籌款,對萬壽宮進行改修,其格局改為坐東向西,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就是今天的規(guī)模,但山門的位置一直未動,山門不在中軸線上,這是石阡萬壽宮與其它地方的萬壽宮所不同的最大特點之一。萬壽宮的三個山門巧妙地將牌坊、大門、山墻結(jié)為一體,以青磚仿木雕刻壘砌,既美觀實用,又節(jié)工省料,還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整個建筑依地就勢而建,由西向東漸次升高,為二進封火山墻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由東、西兩個部分組成,大門、倒座、戲樓及長廊,構(gòu)成了萬壽宮西部的建筑空間;東部則分三路建筑,即北路的……[詳細]
    宣慰府遺址
      宣慰府遺址宣慰府遺址位于黔西北(畢節(jié)地區(qū)),座落在納雍縣城東北面樂治鎮(zhèn)楊家灣村(古彝語稱臥這)的蠶箐梁子中段蘆花百坡山下,它是紅樓碧瓦、雕欄玉砌的彝家古建筑,作為水西文化的象征,挺立在烏蒙高原上。曾被譽為“竹書木簡多如牛毛”的安氏宣慰府第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被吳三桂燒毀,在清道光初年,水城諸生安淦辛聚族人籌資在此修建了宣慰廟,1985年,臥這水西宣慰府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宣慰府第系明弘年間的水西宣慰使安貴榮而得名,其建筑坐北朝南,布局為五重堂,四個院落,左右通道,占地約1萬平方米,院宇四周由石墻圍繞。宣慰府被吳三桂燒毀后,只剩下荒臺廢基,但現(xiàn)存遺址上的瓦珰、石級,雕痕鉆鑿,設(shè)計布局等,仍然記錄著水西文化,閃爍著彝族風情,譜寫著歷史的變遷,F(xiàn)存宣慰府第的府門前有公候府衙前的照壁,長22米,高2.5米,厚1.5米,大門兩側(cè)尚有兩間風火磚壁,高5米、長22米,墻體光滑。左右有上……[詳細]
    巖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巖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九壩鎮(zhèn)境內(nèi)桐習公路25公里處,被稱為“桐梓人”發(fā)祥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陽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狀,所以當?shù)厝硕冀兴鼛r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寬1.8米,洞道時寬時窄,“之”字形向東北延伸,進入洞口2.5米處是一寬大的廳堂。1972年,112地質(zhì)隊在九壩格莊壩開展地質(zhì)普查時,在巖灰洞意外發(fā)現(xiàn)了兩枚人牙化石,經(jīng)專家鑒定,屬20萬年前左右的古人類化石。從巖灰洞出土的舊石器和燒骨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古人類用火的痕跡,是迄今長江以南古人類用火最早的發(fā)現(xiàn)。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學術(shù)研究價值。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填補了人類發(fā)展進化史上距今20萬年前時期古人類考古的空白,學術(shù)界將其命名為“桐梓人”.巖灰洞距桐梓縣城25公里,位于桐梓至赤水公路西側(cè)一公里外的柴山崗南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科考、旅游的好去……[詳細]
    安順武廟
      安順武廟,原為慈云寺,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城中心中華東路首端北側(c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順市博物館設(shè)于此。安順武廟的前身為慈云寺,明季城中居民捐資而建,擇地于大十字鐘鼓樓東向北側(cè),僅一門一院一殿,其碑記在后來的重修中湮滅,故建成年代不詳。明朝滅亡之后,清朝入主,崇尚教化,興建廟宇。出于祀典,各地當有文武二廟以供春秋祭祀。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將駐蹕安順的貴州提督李本深征撥慈云寺,大興土木,改建為武廟,安順武廟自此始建。慈云寺改建武廟,不唯將原大殿全部拆除重建,建成面闊五間,前后帶廊,三十六根整料石柱,殿高六丈之歇山頂石木結(jié)構(gòu)建筑,還興修牌樓式山門,中有額曰:“文武圣神”,門前豎下馬碑。新建院中泮池、泮池后宮墻、禮門、義路、天子臺、兩廡等建筑,儼然與文廟規(guī)制相符。大殿中塑關(guān)帝坐像、行像各一。此后,每至歲時,安順城中文武官紳由提督率先,舉行祭祀大典;安順府屬武進士、武舉人、武秀才亦在此游……[詳細]
    30、奢香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奢香墓
      奢香墓,在大方縣城北0.5公里處云龍山下烏龍坡頭的洗馬塘畔。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936年),奢香病逝,年僅35歲。明王朝遺使到水西奢香故里,參加祭奠葬禮,加溢奢香為“大明順德夫人”,并賜以朝衣錦帛。墓葬按正三品的規(guī)矩結(jié)合彝俗的墓建風格營造。奢香翹楚水西,奄奄聲華夏,彪炳千秋,是我國歷史上為維護民族團結(jié)和國家統(tǒng)一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巾幗英雄。奢香逝世600年來,其墓葬是幾經(jīng)滄桑陵谷改,一抔黃士嗟猶大;行人人憑吊荒煙籠,欲識原告文掃蒼苔。清康煕三年(公元1664年)。平西王吳三桂率兵“剿水西”時,毀于兵燹。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奢香后裔安淦辛以奢香代夫襲職,開通九驛,“勛垂竹帛,在國為功臣;守勵冰霜,于家為節(jié)婦”為由,稟文大定府請予修葺“順德夫人祠墓”。當時大定府即予立案,批文曰:“順德夫人以篤忠貞,志堅金石;名垂竹帛,望重華夷。路通九驛,鑿山著磐石之功;坐鎮(zhèn)百蠻,賜姓奠苞桑葉之固。實千……[詳細]
    彝族向天墓
      彝族向天墓彝族向天墓位于威寧縣城東北20公里的鹽倉鎮(zhèn),分布在大墳梁子、小墳梁子周圍。另在二塘、龍場、中水、羊街、大街、城關(guān)等鄉(xiāng)鎮(zhèn)也有發(fā)現(xiàn)。向天墓分兩種類型:I型:以毛石砌橢圓石墻,直徑一般在10—20米,如墓依山而建,則依山一側(cè)的石墻的頂部與墻外地表大體齊平,而另一側(cè)石墻則高出地表2米左右,石墻內(nèi)地表略高于墻外地表,中尖有一封土堆,直徑3—4米間,高1米以內(nèi)。少數(shù)墓在圓墻一側(cè)建有一段弧形石墻或半圓石墻,也有的墓葬不用石頭而用泥土筑成橢圓形墻,這類墓葬規(guī)模較小,圓墻直徑在10米左右,還有的墓葬周圍砌石墻,中央用泥土填平,形成封土堆。據(jù)當?shù)乩习傩照f:這些墓葬是屬于當時君王家的奴隸死后埋葬的,因此,這些墳和君王墳有很大的區(qū)別,其形狀相似,但占地少、規(guī)模小。II型:以鹽倉大墳梁子的大墳和小墳梁子的小墳為主,兩處山崗因有大墳和小墳而得名。大的向天墳,彝族稱為祖穆烏曲既“君王墳”。是彝族占烏撒部落的首……[詳細]
    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
      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位于赤水市天臺鎮(zhèn)星光村境內(nèi)。1935年1月25日,紅軍一方面軍一軍團一師沿公路向赤水方向疾進,經(jīng)大金沙、葫市、小關(guān)子進駐旺隆場。當晚探悉川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駐防赤水縣城,縣長周維安下令附近各鄉(xiāng)送稻草到縣城給川軍墊鋪的情報。紅一師師長李聚奎當即決定將計就計攻占縣城。1月26日拂曉,紅軍以四個排的兵力化裝成送稻草的老百姓,把0藏于稻草中,混在送稻草的群眾中向縣城靠攏,主力隨后跟進。紅軍行至距赤水縣城12公里的黃皮洞、叢盤附近的癩子灣時,與赤水奔襲而來的川軍章安平旅第一團、復興場取捷徑而來的第三團同時遭遇。川軍在盤問中發(fā)現(xiàn)送鋪草的老百姓中有操江西口音的,疑是紅軍偽裝開槍射擊。于是,雙方展開了激烈戰(zhàn)斗。川軍搶先占領(lǐng)右側(cè)高地,憑借左側(cè)堡壘對紅軍進行火力-,紅軍主力以密集火力向敵人猛攻,但因地形不利,被壓制在狹窄的溝谷地帶,不能展開作戰(zhàn)。同時,川軍右衛(wèi)一個團趕……[詳細]
    貴陽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明河畔陽明路,是貴陽市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貴州省佛教協(xié)會、貴陽市佛教協(xié)會均設(shè)于寺內(nèi)。黔明寺建于明朝末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顯篤禪師駐錫于此,弘傳禪宗。清末戰(zhàn)亂,住僧離散,由士紳舒某代管。舒某私將寺宇改名“舒家祠堂”,其兩個女兒皈依棲霞寺方丈廣妙,居家修行,在祠堂照料香燈。1932年,廣妙在棲霞寺住持屆滿,舒氏二貞女迎養(yǎng)于家祠。后因增修禪房,從地下掘出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記三塊,廣妙據(jù)此訴請地方法院受理舒某私占黔明寺一案,得貴陽名人平剛、向義等支持,舒氏始將寺宇退還,恢復黔明寺名。廣妙任住持,多方募化,增建彌陀殿,成為舉行佛教儀式的主要殿堂,內(nèi)供丈六阿彌陀佛像;新建藏經(jīng)樓,藏有宋版影印《磧砂藏》一部共593冊,《頻伽藏》一部共414冊。彌陀殿后為地藏殿。其他如方丈室、客堂、僧寮均修建齊全。廣妙曾開期傳戒二次。1946年廣妙圓寂后,續(xù)寬繼任住持,……[詳細]
    美酒河巨幅摩崖石刻
      在赤水河中游,沙灘鄉(xiāng)境內(nèi)吳公巖絕壁之上,刻“美酒河”三個大字,摩崖石刻總面積4800平方米,其中美字高41.2米,寬33.05米,酒字高31.62米,寬30.42米,河字高34.49米,寬32.57米。無論整個摩崖還是單個石刻漢字,均是世界之最。其字體瀟灑穩(wěn)健,雄放有力,1999年6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最大的摩崖石刻漢字”。景點位置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美酒河村……[詳細]
    松桃云落屯懸棺葬
      云落屯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外,在屯的南端,山勢險峻,峭壁如削,松江沿山腳蜿蜒而下。在百十米高的絕壁崖上,有數(shù)十個方形壁龕和無數(shù)個小石孔。據(jù)專家考證,這些壁龕是西晉時期居住在這里的少數(shù)民族先祖遺留下來的懸棺墓葬。仙人嶺:松桃懸棺葬遺址所在地。唐代張鶿《朝野僉事》載:“五溪蠻,父母死,于村外擱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親屬飲宴舞戲一月余,盡產(chǎn)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既終身不復祀祭。初遭喪,三年不食鹽!睋(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云落屯懸棺葬遺址,是西晉時期的苗人葬俗。1980年8月,松桃苗族自治縣文化館協(xié)同貴州省博物館對殘存的兩龕進行考古清理,清理出木棺二具:一為“船棺”,一為“風箱棺”。船棺一頭大,一頭小。大頭寬0.49米,小頭寬0.26米,長1.99米,高0.25米,棺壁厚0.08米,無棺蓋,底部半園,形似小舟。棺內(nèi)殘存兩具人頭骨和下肢骨二節(jié)及一個半邊陶土。經(jīng)鑒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