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天水市旅游

    天水市文物古跡介紹

    21、李廣墓 AA
    李廣墓
      李廣墓在甘肅天水,是當年北擊匈奴的邊疆,也是伏曦的故里。剛到天水時,并不知道李廣墓在這兒,后來看到城市簡介,才決定去一趟。甘肅的景色有個特點,就是缺水,全是黃土旱地,無論是塬子上的小鎮(zhèn)還是處在峽谷里的城市,居民都有接雨水的習慣,不然生活用水不夠的。河川里只留下千百年來一道道洪水沖刷的痕跡,殘留在谷底溝壑里的只有涓涓細流,孱弱地流淌在干涸河床上,卻怎么也無法填補整體上的枯竭。風一吹,撲面而來的漫天的黃土,彌散于你周圍每一寸空間,讓路人透不過氣來。缺水以至雜草都長不到一個春秋,不要提樹了。到處都是裸露的黃土,皺巴巴的像枯裂的皮膚。干硬的土塊,巖石般地矗立在山顛,那份蒼涼在遠古時就已經(jīng)凝成,只是歲月依然在不停地在上面肆意琢刻著。一眼望去,整個高原沒有突兀的山峰,原上裂開的一道道巨大的溝谷,就是城市所在,因為水往往積在低處,天水就在一片水比較多的狹長谷地。渭水河流過整個城市,與四川不同的是那里因為……[詳細]
    大像山永明寺
      大像山永明寺永明寺位于靈巖寺之南,師傅溝內(nèi)臺地上,1992年重建。設(shè)施布局以正規(guī)寺院而設(shè)置,由山門、天王殿、齋堂、客堂、鐘鼓二樓、十三祖師殿、伽藍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組成,總面積達4,224平房米。永時寺是佛、法、僧三寶的常住處,又是甘谷一帶佛教徒修行的地方,也是游覽勝地。永明寺座東南向西北,雄踞山間,全部建筑分布在階梯式的臺地上,寺院山門為并排連體拱形狀牌樓頂。中門頂額內(nèi)有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手書“永時寺”三個陽刻字,對聯(lián)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明揚法師敬書“風月無邊一塵不到菩提地,山河環(huán)繞萬善同歸般若天”。兩邊門首摹配民國時當?shù)孛撕硒櫦}書的陰刻“無上法讓、出塵入凈”八個大字。走進山門,迎面所見天王殿,高9米,長14米,寬10米,頂為四面坡歇山造,琉璃脊獸飾裝,結(jié)構(gòu)為單挑檐外圍16住回廊式,棋盤讓窗對開,前后相通,殿內(nèi)正在供奉大肚彌勒佛,身高1.8米,踩餓鬼,神氣威武,金剛怒目。左邊是……[詳細]
    后街清真寺
      后街清真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人民西路。因秦州城五城相連,該清真寺在西關(guān)城東北角,早年稱“西關(guān)清真寺”,寺北原畔鄰城墻北垣,其墻被拆后,始臨北關(guān)人民路。1970年后,因寺門改在后街澄源巷,從此通稱后街清真寺。后街清真寺歷史悠久。據(jù)《天水縣志》記載,“創(chuàng)自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州重建清真寺樓碑記》贊曰:“其勢嵯峨,高壓岳陽斯樓也!焙蠼智逭嫠陆ㄖ侠,雄偉壯觀。清真寺原為三進門:頭道門位于澄源巷北口,為三間木結(jié)構(gòu)牌樓,斗拱處豎書“清真寺”,門楣橫書“漸入福地”,“誦經(jīng)法祖”;二門在大寺巷內(nèi),為單檐大開間牌坊,-“常樂界”三字,背書“抵報元功”、“清真古教”,傳為康熙御題;第三道門是坐北向南三大間過廳進入寺院,古柏、大殿、木樓相互掩映,莊嚴肅穆,穆斯林沐浴禮拜,其景融融?上г凇拔母铩敝校獾絿乐仄茐模号品、山門、“……[詳細]
    華蓋寺石窟
      從甘谷縣城沿316國道向西行,華蓋寺石窟位于甘谷縣城西10里,渭河南岸的二十鋪村東頭。因山頂綠草如茵,恰似一頂紅教僧帽,戴在狀如圓柱的紅色懸崖之上,故當?shù)厝私兴?帽頂。又因山勢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云端,如一把紅縵綠頂?shù)娜A蓋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參差錯落,狀如蜂房故稱華蓋洞。山下原有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主殿屋面上有三行鐵瓦,人稱鐵瓦寺。該寺于20世紀60年代開通定(西)天(水)公路(316國道)時被拆除,故而華蓋洞又稱為華蓋寺。華蓋寺,西接朱山,紅斷晚霞;北臨渭水,綠波縈回;南依秦嶺,空凌險絕。山下定天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自古及桑梓勝境,是為佛家習禪,道家演道的理想處所。華蓋寺現(xiàn)存可編號的洞窟18個,有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個內(nèi)容,占主導地位的是道教洞窟。18個洞窟0有塑像60身,其中60厘米以上塑像44身,13厘米以下的袖珍雕塑13個,還有福綠壽三……[詳細]
    25、西番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番寺
      西番寺位于今隴城鎮(zhèn)西南1公里盤龍山之西番坪,相傳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早建廟宇曰無憂。無憂之意,一說是秦始皇誅阿育王后,戰(zhàn)亂悉平,再無后顧之憂。另一說是誅阿育王后,觀盤龍山麓有出帝王跡象,奏請始皇在此山頭積麥崖處鑿一處地藏王洞,以破其穴,曰無憂,后曰無憂寺,今名西番寺。唐太宗貞觀年間,佛教大興,西番寺有牌曰“貞觀三年尉遲恭敬德督建!苯(jīng)過多次的維修和擴建,廟宇壯觀,樓臺錯落有致,風景幽雅。第一個臺地是小巧玲瓏的土地廟、魁星廟和拋物線形建筑的磨針洞。第二臺地,右邊是靈官殿,左邊是戲樓、劇場和僧房。第三臺地是寺廟的重點建筑,有山門和鐘樓,院內(nèi)正中長一棵形如巨傘的盤龍槐,右邊是子孫宮、考察殿,左邊是藥王殿、壽星殿和彌勒佛殿,中間就是無量大殿。再上就是在積麥崖掘開的地藏王洞,洞頂懸“貞觀三年尉遲恭敬德督建”的木牌。洞門有磚刻對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為“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下聯(lián)為“如能轉(zhuǎn)念何須我大慈大悲”,橫……[詳細]
    26、田家寺
    田家寺
      田家寺位于清水河下游的蓮花鎮(zhèn),建于隋朝開皇八年(588年)以前。這座佛寺為何名曰“田家寺”,這里有一段奇妙的傳說。某年陜西的麥子熟了,蓮花鎮(zhèn)有一位姓田的麥客子去陜西趕麥場,麥子快要割完即將回家的時候,晚上這位田麥客住在岐山與鳳翔交界處的紫金山佛寺里,夜間田麥客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菩薩對他說:“我要到你們蓮花鎮(zhèn)那里去……”天一亮,這位麥客就按夢中所托找到了菩薩大殿,一看大殿佛像滿座,一會兒,有一尊菩薩像搖動了三下,田麥客認定這就是托夢要去蓮花鎮(zhèn)的那位菩薩了。于是,田麥客就按夢中所托之法偷偷地背著檀香木菩薩像往回家的路上跑,看護佛寺的人發(fā)現(xiàn)有人偷走了菩薩像,料定是甘肅省麥客所為,就急忙吆喊村里人手拿鐵叉等工具向西北方向追趕,眼看著就要追上了,突然天降雷雨,田麥客跑的前方曬著太陽,身后面卻下起了雷雨冰雹。追趕的人一致認為這是菩薩顯靈了,所以大家就再也不追了,議論著向回家的路上走去了。麥客背著菩薩……[詳細]
    天水永慶寺
      永慶寺又稱佛窯,在神龍山北不遠永慶村王家碾北山南麓。據(jù)寺內(nèi)保存光緒建元(1875)年木刻《重修永慶寺碑記》載,續(xù)建于乾隆壬午(1762)年的佛窯,其歷史可謂遠矣。神龍山永慶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神龍山位于天水街子鄉(xiāng)(現(xiàn)撤銷,其北歸甘泉,其南并麥積,老鄉(xiāng)戲稱“二失街亭”)永慶村東南,因傳遠古神農(nóng)氏采藥嘗百草曾到過此地,故而得名。似金字塔般的山型拔地而起,獨立群峰。由于相對于諸峰此山較高,是日我們一行人登上山顛,“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同”的詩境尤感真切。舉目南望,自西向東,麥積秀山,仙人雄崖,石門峻嶺及疊翠群峰,渺如煙海,勝似仙山。轉(zhuǎn)身向北,近觀街子古鎮(zhèn),東柯水環(huán)流,八股槐奇巍,不由人追憶詩圣行蹤,低吟子美遺韻;極目遠望,隴山連綿,渭水東去,甚至莽莽萬重山中的古城秦州也映入視線之中。神農(nóng)山,你純粹雄美,神龍山,我相見恨晚。 神龍山頂原建有神龍宮、玉皇殿,民國九年(1920)著火全毀,故無法考證始……[詳細]
    甘谷文廟
      文廟位于縣城南街,始建于元代至元丁亥年,西域人魯克得禮任縣令,得議集資修建文廟,戊子年春動工,已丑年冬落成。明代弘治年間,知縣周書又遷到城北,明嘉靖末年,縣令王調(diào)元又遷到東街,萬歷辛卯,縣令封嘉誥又遷到渭北山麓,天啟丁卯年縣令趙守成又遷到城外面還建有名官祠、鄉(xiāng)賢祠、忠孝祠。此處有有戟門、泮池,欞星門、義路、禮門等附屬建筑。戟門是指宮門,文廟又是學宮,泮池則是學宮前的水池,狀為半朋形。所謂欞星(天田星)、宋代仁崇天圣六年,在效外筑臺祭天,置靈星門,后來移用到孔廟,意思是似尊天之禮尊孔。義路、禮門、是欞。據(jù)《孟子•萬》尖義、路也;禮、門也。維君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指正義之路,禮儀之門!蔽膹R祭孔為歷代縣內(nèi)祭祀最為隆重的場面。據(jù)鞏建豐撰《伏羌縣志》記載:“至圣先量孔子以二、八月上丁日祭。先期省牲,至日知縣行正獻禮教官分獻東西,哲典史分獻東庭、西庭,以首貢代之,惟崇圣祠是日子夜學官司行……[詳細]
    水簾洞石窟
      水簾洞石窟位于天水市武山縣榆盤鎮(zhèn)鐘樓灣村的魯班峽中,F(xiàn)存千佛洞、水簾洞、拉梢寺、顯圣池四個部分,造像60余尊,壁畫1000多平方米?啐愐捞烊欢囱ɑ蜓卤陂_龕造像或繪制壁畫。形制以尖楣圓拱、平頂和方形淺龕為主,造像以摩崖泥塑為主。拉梢寺又名大佛崖,現(xiàn)存窟龕23個。主要為摩崖懸塑造像、圓拱淺龕、平面方形平頂龕、塔龕、平面長方形斜頂窟。1號造像為主體,總高42.5米,寬43米,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巨像。佛結(jié)跏趺坐,禪定印,著圓領(lǐng)通肩袈裟,佛座由蓮花、臥獅、臥鹿、立象相間共七層浮雕組成。脅侍菩薩立于佛兩側(cè),戴三瓣蓮式寶冠。北周其它造像有十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等。唐及五代壁畫有經(jīng)變畫。宋龕有2、6、7號等,內(nèi)容有一佛二菩薩、一坐佛,壁畫有說法圖、千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等。金代壁畫有兩方,均為菩薩說法圖。元代雕刻有塔龕內(nèi)的喇嘛塔,壁畫有佛、塔、菩薩等。在1號大佛上部遮檐上懸有元代銅鈴、銅鏡。明……[詳細]
    30、天水凈土寺
    天水凈土寺
      天水凈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該寺群山環(huán)繞,蒼松滿谷,山風吹來,松濤陣鳴,人稱“凈土松濤”,為秦州十景之一。凈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跡額聯(lián)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來,凈土寺僧眾多方籌資進行恢復擴建,現(xiàn)已形成一進三禪院的宏大建筑群。近幾年,又新開發(fā)增建了羅漢堂、藏經(jīng)閣、景門牌坊等建筑,更增其規(guī)模。其氣勢宏偉之景象,遠非昔日可比。近年該景點常有“佛光”出現(xiàn),聲名遠播于海內(nèi)外。曼殊寺,亦稱凈土寺,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南,與全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相鄰,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門、曲溪等自然景點共同組成聞名全國的風景名勝區(qū)。曼殊寺歷史悠久,自唐末宋初以來,先后以“寄骨寺”、“京都寺”、“凈土寺”而演更。歲月滄桑,數(shù)經(jīng)變遷,至九十年代,五臺山大德高僧——海正法師于此地矢志建寺,歷經(jīng)艱辛,緣乞八年建起宏偉莊嚴的曼殊寺。曼殊凈土寺四周群峰相擁、松濤陣陣,形成秦州八景之一——凈土松濤。清代進士……[詳細]
    大像山石窟
      在甘谷縣境內(nèi),距縣城2.5公里處,有一座正看如旗,橫看似龍的山巒拔地而起,舊名文旗,現(xiàn)名大像山。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臺樓閣依山而建,雕梁畫棟綠樹掩映。山中懸崖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nèi)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大佛石窟開鑿確切年代無從稽考。據(jù)有關(guān)資料和出土文物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甘肅省博物館石窟藝術(shù)專家曾對大佛詳細觀測認定,系盛唐文物。由此可見,甘谷大像山石窟始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規(guī)模完備,先后經(jīng)歷了三百多年。大佛身高23.3米,腰闊10.4米,和顏善目,儀容莊重,頤面豐滿,雙耳垂肩,螺發(fā)肉髻,體魄雄偉,斜披袈裟,唇旁短須呈蝌蚪狀,結(jié)跏趺坐于蓮座之上,安詳而寧靜地迎接來往游客。大佛洞窟兩旁,依山就勢修有長長的走廊,如同一條腰帶。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現(xiàn)存二十二個窟龕,大都近正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shè)高壇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像山窟龕的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每年逢農(nóng)歷……[詳細]
    32、女媧祠
    女媧祠
      介 紹 女媧祠的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1986年,天水牧馬灘出土秦墓木板地圖,其中繪制葫蘆河的2號圖標有一亭形物。據(jù)學者考證,此亭形物當為女媧祠。胡纘宗在《秦安志》中也記載,女媧祠“建于漢以前”。 北魏時期,酈道元撰《水經(jīng)注》,首次指出了女媧祠的具體位置。其《渭水篇》云:“略陽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顯親峽,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媧祠。庖羲之后有女媧焉,與神農(nóng)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略陽川水,即今清水河,自東向西流入瓦亭水(今葫蘆河)。顯親峽在今秦安縣葉堡鄉(xiāng)和安伏鄉(xiāng)之間,相傳伏羲女媧在此結(jié)婚,繁衍人類。 自酈道元之后千余年間,女媧祠所經(jīng)歷的滄桑變遷,史料乏載。到了明嘉靖年間胡纘宗修《秦安志》時,隴城北山有女媧廟故址,廟宇存而祭祀廢!氨鄙健保辞逍y(tǒng)《甘肅新通志》中所言的“龍泉山”?梢,最遲在明代,女媧祠已移建于隴城龍泉山,并更……[詳細]
    水簾洞石窟群
      介 紹 水簾洞為50米長,30米高,30米深的天然洞穴,雨季時洞口流水如垂簾玉珠,洞中有隋朝建造的四圣宮、觀音寺、老君閣等10幾個小殿。拉捎寺與水簾洞相對,建于北魏。在陡峭的山壁上雕有一尊釋迦牟尼坐像,兩側(cè)飾以菩薩、神獸等浮雕。 拉稍寺內(nèi)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藝術(shù)作品。在一塊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達40余米的釋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為壁畫,現(xiàn)存部分極其珍貴。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兩旁是手持蓮花躬身肅立的脅侍菩薩。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風檐以蔽風雨,檐端雕刻飛云走獸,懸掛銅鈴,微風過處,叮當作響,它的整個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跡,在我國石窟藝術(shù)中實屬罕見。 千佛洞因壁畫千佛而得名。巖洞一側(cè)崖面上以木樁棧道分為壁畫和懸塑造像兩部分。洞內(nèi)原有七窟,現(xiàn)殘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畫,造像豐滿,神態(tài)各異。特別是菩薩像豐盈清秀,頗具北周特點,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遺風,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藝術(shù)的重要資料。交……[詳細]
    34、胡氏民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組布局嚴謹、用料精良,雕梁畫棟,曲徊幽靜的明代庭院建筑群。胡氏民居——明清古建筑、天水民俗博物館、古民居,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南宅子,位于天水市民主西路,屬胡氏民居古建筑群體的南半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明代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的居所。整體建筑以甬道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是一組布局嚴謹,保護完整的明代庭院建筑,F(xiàn)已恢復其歷史風貌,成為西北地區(qū)極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館。北宅子與南宅子臨街相望,是胡氏民居古建筑的北半部分,為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占地面積1550平方米,建筑面積1245平方米,是明清時期天水民居古建的典型代表和標志性建筑,也是我國西部地區(qū)明清古建的重要實例,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和旅游潛力。北宅子原建筑平面構(gòu)圖略呈正方形,東南設(shè)總門三間,門前有一牌坊,-“太常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階……[詳細]
    甘谷姜維墓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城(今甘谷縣)人。是甘肅早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據(jù)《三國志•蜀書》、《劍閣縣續(xù)志》等有關(guān)史料記載:維少孤,隨母局,自幼博覽群書,酷愛孫武之學,有膽義,才智超人,心存漢室,志圖統(tǒng)一中原,原為魏中郎將,建興七年(227年)冬,蜀相諸葛亮取天水關(guān)時,維歸蜀,亮特器重之。建興12年(234年),亮病故,維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晉升漢大將軍。維繼亮志,竭忠盡力,欲恢復中原,再興漢室。維乃揮師隴西沓中(今文縣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漢中失守,姜維退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劍門關(guān)),魏將鐘會率十萬精兵強攻劍門,趔趄難進,向維投書勸降,維堅守不答,列陣守險。11月,魏將鄧艾出謀,勸蜀后主劉禪不戰(zhàn)而降,并召堅守劍門的姜維棄戈降魏。維偽降鐘會,伺機恢復。公元264年鐘會誣鄧艾據(jù)蜀謀反,司馬昭至長安,命鐘會進軍成都以檻車囚鄧艾。會欲據(jù)蜀,問計姜維。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