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中文字幕无线免费,99 久久 女 精品,激情五月亚洲中文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永州市旅游

    永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1、浯溪碑林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位于永州祁陽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為我國罕見的露天詩海碑林。此地山水秀美,史載唐代中期的詩人元結非常喜愛這里,就在溪水之畔建廬而居,又建吾臺,并將該溪命名為“浯溪”,浯溪由此得名。元結在公元761年撰寫了《大唐中興頌》,后來大書法家顏真卿將元結的這篇文章書寫下來鐫刻在江邊崖石上后,從此浯溪名聞天下。以后又有宋人黃庭堅、清人何紹基、吳大徽等名家來此題名刻石,逐漸形成了碑林。碑林中還有清代越南使者途經此地留下的刻石四塊。浯溪潄玉這就是浯溪,古詩云“一灣流水玉飛聲”,故名“浯溪潄玉”。好一個“玉飛聲”!你看,這曲折蜿蜒的溪水,清澈見底,淙淙不絕,穿過石澗,浪花飛濺,陽光一照,灑下萬點鱗片,這溪色、溪光、溪聲多令人陶醉,加上峽谷岸百花爭艷,花落入溪,連溪水都是香的,無怪當年元結愛上了她,才把她叫“浯溪”。明代曹來旬的詩更給予貼切地贊美:“水抱青山路,源通滄海渠。龍宮開玉閘,泄出碎瓊琚!毕恪[詳細]
    九嶷山—舜帝陵風景名勝區(qū)
      舜帝陵位于寧遠縣城南三十公里處的九疑山,是中華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廟。舜帝陵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分為兩個自然院落,九個單體建筑,從外入內有玉帶橋,儀門、神道、山門、干門、拜殿、正殿、寢殿、左右?guī)、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宮墻環(huán)繞;氣勢恢宏,結構嚴謹,是我國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稱為“華夏第一陵”。舜帝陵廟前廣場東側,有手書“九嶷山舜帝陵”漢白玉碑一塊,北邊是長長的神道,兩旁并立石人石獸,神道盡頭建三橋,橫跨九嶷河。對面有山峰矗立,秀麗端莊,豐腴俊美,與舜源峰遙望,相傳為娥皇峰。西北不遠,又有一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這就是女英峰了,兩旁還有小山,叫美女峰和梳子峰,據說是女英的侍女。娥皇女英兩峰并峙,脈脈含情,似與舜源峰相偎依,不禁使人想起二妃的凄美的傳說。有詩道:“云際兩峰立,相傳是二妃。山山朝帝寢,樹樹帶春暉。有淚灑斑竹,無人尚舉衣。依稀松柏里,還見彩鸞飛!边M了午門,左右有……[詳細]
    紅七軍十九師政治部舊址
      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七軍十九師政治部舊址。這棟看似很不起眼的普通民房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期革命時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后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革命進行戰(zhàn)略轉移時在江華留下的革命舊址。當時鄧小平同志任前委書記兼十九師政治部主任。這是我省僅存的兩處保存較好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革命舊址之一(另一處在我省的武崗市),是一處珍貴的革命文物舊址,也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后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廣西右江建立革命根據地發(fā)展革命力量。由于革命熱情和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命令,紅七軍在1930年一段時間內曾執(zhí)行了錯誤的“立三路線”,昌險攻打柳州、桂林,在廣東小北江建立根據地,致使紅七軍離開右江革命根據地,進入白區(qū)攻打大城市。途中紅七軍遭受重大創(chuàng)傷,危難中,紅七軍主要領導人鄧小平、張云逸等不斷修正計劃,改變前進路線,戰(zhàn)勝……[詳細]
    4、枧頭龍家大院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枧頭龍家大院
      龍家大院位于湖南出新田縣城四五公里的大冠嶺上。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遺址至今保存完好。這些民居、古跡,地處風水寶地,設計巧妙,制作精良,氣度不凡,神韻猶存。龍家大院三面環(huán)山,前有池塘,現存古民居60余棟,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樸大方,寬敞適用,不事豪華,很少裝飾,街巷整齊規(guī)整,巷道內不見污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門壁上的對聯,字體娟秀飄逸,含義追求恬淡自然,返樸歸真。其中一聯頗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該聯曰“居同靖節(jié)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風”。靖節(jié)先生即陶淵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零陵太守龍伯高“敦厚周慎”等“八德”一直在龍氏家族中傳承,這些房屋的主人——龍吟(龍啟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龍吟,又名龍啟葆。他是新田縣的第一慈善家,一生不做官,不參加任何黨派。龍吟先后在武漢美專和上海美專就讀,擅畫梅竹,為著名國畫大師劉海粟的學生。自1929年以來,一……[詳細]
    5、談文溪村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談文溪村
      談文溪古村和古建筑群談文溪古村落位于新田縣三井鄉(xiāng)談文溪村。該村是典型的人居場所,擇地而居,后靠山,前依水,伐有其林,耕有其田,行有其道,飲有其水。其建筑相鄰相依,可互相照應,又被寬敞的石板路分開。每棟建筑有正門、側門、后門,既統(tǒng)一,又相對獨立。其封火墻、重檐翹角、門樓、青石板道路、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具有河南建筑的特色。現存古民居26棟,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各一座,建筑面積達6800平方米,大都為明末清初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溪家廟、門樓、驛站、繡樓。其家廟為三進磚木結構,分前戲臺、中天井、東西兩側廂房、后大殿;門樓為重檐歇山頂。其宅第建筑風格均一致,為前大廳,后神堂,左右各兩廂房。所有古建筑都為磚木結構,飾以石雕、木雕、壁畫、楹聯、匾額、雀替、吻獸等。整個建筑華美莊嚴,其雕刻工藝精湛,彩繪刻紋構圖精美,楹聯文化豐厚。談文溪是一個神秘的古村,村內遺存有眾多明清古建筑,記載了明清、民國時期……[詳細]
    6、寧遠文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遠文廟
      寧遠古城西廓有一群巍峨的宮殿式建筑,紅墻黃瓦,金碧輝煌,十分顯目,它就是名聞遐邇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疑山風景名勝區(qū)重要人文景觀——寧遠文廟。寧遠文廟,原建在距寧遠縣的城東11公里的冷道縣故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縣城易名遷址,隨縣城遷建于今地,又名學宮,是祀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堂,又是古代社會官辦的學堂,它是廟學合一的教育機構,是傳播儒文化的神圣殿堂。寧遠文廟歷史上曾多次進行修繕。明代洪武二年(1369)、永樂十七年(1419)至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十五年(1536)、嘉靖二十六年(1547)數次重修;清代康熙七年(1668)至二十年(1681)、乾隆三十三年(1768)兩次重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縣人黃習溶因軍功被清朝遷授四品頂戴,為振興人文,捐銀倡修,籌集白銀六萬余兩,歷十個冬春,于光緒八年(1882)竣工,成為當時“湖湘之最大”。近代,教育的普及……[詳細]
    7、柳子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子廟
      柳子廟是為紀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的祠廟建筑。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又因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因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改革失敗后貶謫永州十年。在此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捕蛇者說》、《天說》、《天對》、《三戒》、《江雪》等千古名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與韓愈齊名,并稱韓柳,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歷史上對永州影響最大的客籍名人之一。柳子廟又名“柳子厚祠堂”、“柳司馬先生廟”、“柳司馬祠”。位于永州市零陵區(qū)城西瀟水河畔的柳子街。始建于北宋至和三年(1056),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遷建于現址,清光緒三年(1877)重建。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入門拾級而上,依次為戲臺、中殿、正殿和享殿,為磚木結構,……[詳細]
    石枧摩崖造像、石刻
      石枧摩崖造像、石刻是湖南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座落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城南35公里的桃川鎮(zhèn)石枧村雄山上。處于一馬平川、以肥沃土地揚名的“桃川峒”南緣。此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常綠闊葉林紅壤地帶,綠樹成蔭,環(huán)境幽雅。全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4—8月為雨季,年降水量在1400—1800毫米。這里有名動全國的香柚、香芋、香姜,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古時這一片曾是湘桂古道必經之地,是兩廣地區(qū)和湘西南地區(qū)的主要貿易區(qū)域,曾有“好鳥飛不過桃川峒”之說,以此來形容這里的繁榮和富饒。周圍地區(qū)植被覆蓋較好。地形地貌較復雜,多喀斯特地形,因此形成較多奇特地下溶洞自然景觀。該造像、石刻正是在這種地質地貌下鑿造出來的,所以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又由于氣候和土壤都不利于石窟佛像的長久保存,因而更顯得彌足珍貴。石枧摩崖造像、石刻的體量比江西贛州的國保單位通天巖要大,保存也更完整,造像精美,布局錯落有致,而且是我國最……[詳細]
    李達故居
      李達故居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區(qū)嵐角山鎮(zhèn)油榨頭村。李達,1890年10月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致力于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fā)起成立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并主編《共產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員。1921年9月創(chuàng)辦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和革命叢書。1922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應毛澤東邀請到長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并主編自修大學機關刊物《新時代》。大革命失敗后,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險惡環(huán)境中,他堅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陣地,成為卓有建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詳細]
    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澗巖頭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富家橋鎮(zhèn)東南18公里何仙觀澗巖頭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間(1550年),完成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孫均為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澗巖頭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區(qū)何仙觀鎮(zhèn)境內澗巖頭村,是一處古民居群落,由六座龐大的民居宅院組成,包括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具備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較好的開發(fā)前景,自2000年以來國家、省級旅游、文物部門多次來這里考察,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9--11日,由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在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授牌儀式,正式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后裔人才輩出,如: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號子巖,清零陵人(永……[詳細]
    鬼崽嶺遺址
      在湘南道縣西南30余公里的祥霖鋪鎮(zhèn)田廣洞村境內,有一座神秘之山———鬼崽嶺。嶺勢巍峨,古木蔽日。山下泉涌,如珍珠串串;對著泉水高呼,呼聲高水也噴得高,呼到激越處,泉中氣泡沸騰而升。這里滿山都是石刻人像。像態(tài)或立或蹲,或坐或仰;像高的有幾尺,矮的只有寸把;有的像懸在樹上,有的藏于樹蔸,有的埋在地下,有的躺在水中。據不完全統(tǒng)計,嶺中的石像在萬尊以上。石像中,有的是手持朝笏神色莊嚴的文官,有的是躍馬仗劍威風凜凜的武官;有的是強壯雄健的男性,有的是大腹便便的孕婦……除了裸露在地表的近千件石像外,更多的石像深埋地下,有的深度在2米以上。其堆積特點極其明顯,按時代先后依次堆積,順序清晰明朗,越往地下年代越久遠。因山上擁有眾多石雕的“小人”,而當地人親昵地稱小人(孩)為“鬼崽崽”,也就叫此山為“鬼崽嶺”。大部分石像與漢魏時期“扁平人像”類似,石像顱頂尖削,前額突出,雙目深陷,鼻翼較高,顴骨豐隆,嘴部突出……[詳細]
    12、江華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華故居
      江華故居位于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xiāng)鷓鴣塘村。江華(1907—1999),瑤族,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xiāng)鷓鴣塘村人。乳名香麟,學名虞上聰。13歲考入縣立初級國民小學,畢業(yè)后考入縣立高等學堂,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1928年4月,任茶陵縣委書記。5月,他上了井岡山,在毛澤東領導下參加革命根據地斗爭。1929年7月,江華隨毛澤東來到蛟洋,幫助閩西特委召開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隨后,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常委。是年冬,赴上海,參加中央訓練班學習。1930年春,江華離開上;氐胶先渭t五軍隨營學校政治教員。1932年至1933年,江華先后任紅5軍1師政委、紅三軍團突擊隊政委、紅6師政委、紅5師政治部主任。江華在中央蘇區(qū)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斗爭。1934年10月,江華隨中央紅軍長征。紅軍到達陜北后,江華歷任中央軍委警……[詳細]
    13、塔下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下寺
      塔下寺舊稱回龍山寺,又名凈住寺,因譽為“峭塔凌霄”的傳芳塔建在寺中,寺處塔下,故習稱為塔下寺。位于藍山縣城東,寺區(qū)轄地二十余畝。寺宇依山傍水而建,四周香樟古槐,蒼松翠柏環(huán)繞,清清舜水繞寺而過,環(huán)境清幽有如仙境。是湘南地區(qū)環(huán)境和風景保存較好的一處游覽勝地。據民國《藍山縣圖志》載:塔下寺傳為唐代古剎。明萬歷以前稱凈住寺,寺宇座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大雄寶殿、傳芳塔、東側有觀音閣、觀浪亭、廂房、西側有小山門、戒堂等、除西北角新建的解放軍烈士紀念亭外,形成為塔寺并重,渾然一體的古建筑群。現存?zhèn)鞣妓䴙槊骷尉杆氖曛寥f歷八年(公元1563-1580年)重建,歷時十六載竣工,塔門-“峻塔凌霄”四字,冠名傳芳塔。登塔遠眺,群山重巒如黛、平疇鋪殿如畫,城郭村莊盡收眼底,與距約四公里的童峰塔相映成趣,別具秀麗風光。塔以天然巖石為基,基底周長32.3米,塔高40.18米,七級八畫,全部青磚砌就塔中砌有寬……[詳細]
    14、九龍巖石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巖石刻
      九龍巖石刻位于東安縣蘆洪市鎮(zhèn)東一公里的九龍巖,有北宋至清各種名人石刻43方,宋刻達30方。最早的一方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東安縣令張?zhí)晁},距今已1100多年,記載了鎮(zhèn)壓農民起義(“平將寇”)和“蘆洪置司”的重大史實,對研究東安政史和建置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史價值。北宋著名文學家、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王安石變法主要參與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之弟曾布,南宋抗金名臣、經學大師胡寅以及眾多官宦、文人、儒僧幕名尋訪,為詩為文,題刻留名,盛極一時,成就了九龍巖石刻。宋景佑初(1034),僧人元喜入九龍巖建寺,但無寺名。宋治平元年(1064年)。九龍巖寺賜名壽圣院。宋治平四年(1067)五月七日,周敦頤游九龍巖,題摩巖。宋熙寧六年(1068)五月五日,蔣忱作《九龍巖記》,周敦頤書凡上石。壽圣院塑佛像。宋熙寧九年(1076)詩人陶弼游九龍巖,題詩。宋元豐三年(1080)曾布率家眷游九龍巖,題……[詳細]
    15、陶鑄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鑄故居
      陶鑄故居位于永州市祁陽縣潘市鎮(zhèn)陶家灣村一半山腰中。1908年1月16日,陶鑄就出生在這里。1926年,他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回祁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前往福建,先后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書記,中共漳州特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組建閩南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qū)人民武裝,成功地領導和指揮了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斗爭。1933年5月,被捕入獄,1937年被周恩來、葉劍英營救出獄后,被派到湖北省擔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豫鄂挺進支隊代政委,創(chuàng)建鄂中抗日游擊隊和游擊區(qū)。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陶鑄先后擔任遼寧、遼吉、遼北等省省委書記,四野政治部副主任。他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與傅作義、程潛談判,為和平解放北平和湖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陶鑄先后任廣東省省長、省委書記、中南局第一書記、國務員副總理、中共中央……[詳細]